马建领
瓯海三溪中学,浙江 温州325006
摘要:作为高中自然科学基础科目之一,物理在高中理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高中物理知识内容比较有深度,涉及范围较广,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为了让学生学好物理,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在物理教学中将内容与核心素养结合,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本文主要为开展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学提供策略,希望有些许借鉴意义!
关键字: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有效性
一、引言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核心素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如果可以在教学内容上科学应用核心素养,就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应用和探索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在不断探索中寻找合理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知识,专心听讲,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活跃课堂氛围,打造多彩课堂。
二、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概述
高中生在进行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自身长久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和品质,就是物理学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由四个方面组成,分别是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创新实践等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环节中有机的结合这四种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转换法、类比法和建模方法等教学方法,对物理思想进行渗透,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了解能力,为学习物理课打下坚实基础。
三、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氛围不佳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存在部分高中物理教师特别关注学生考试成绩,忽视学生需求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教师讲完课之后,安排学生反复做大量习题,没有意识加强与学生进行课上互动,不给学生发言的机会,造成课堂氛围逐渐异常沉闷,师生长时间没有交流,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学生难以掌握物理知识,最终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兴趣不高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待改进,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课上主要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则主要以听课为主,没有对新知识进行更多的思考与探究,死板的学习模式,容易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乐趣,经常走思、犯困。面对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难以专心听讲,慢慢的,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同时降低了探究能力,渐渐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导致学习效率较低。除此之外,在课堂上,对于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部分教师不懂得对其进行肯定,不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对于不善于表现的学生,部分教师不懂得对其进行鼓舞,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斗志,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提高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
没有兴趣,学生就没有学习物理的动力,难以融入到课堂讲课内容中。所以,教师要尽量创设出多样化的物理情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逐渐乐于学习,从而达到提到学生学习兴致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物理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将知识与学生生活有机融合,利用丰富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问题,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体会物理知识的奥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领悟出物理知识的内涵,激励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可以提出合理的看法。
此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养成科学自主研究的意识,激励学生应用科学方法获得有关信息,在生活中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和假设,并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养成实践探究意识。最后,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还要让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敢于挑战物理问题,并进行反思改进,养成创新精神;还要鼓励学生探索自然万物的内在动力,从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曲线运动》时,教师可以在课上导入生活中的现象,比如,骑自行车时,车轮轧过的轨迹是弯曲的;打篮球时,篮球抛出的运行轨迹也是弯曲的,这些物体的运动轨迹属于曲线运动。教师通过讲述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勾起学生兴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树立物理观念。
(二)妥善备课,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需要课下进行提前备课,准备上课需要的课件以及教学用具等,确定好每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在正式讲课前,教师还要调整状态,不仅要让自己提前进入到课堂氛围中,还要在课上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氛围一起学习,并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了解重点内容,有目标的进行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生活中的事物入手,引起学生注意,再将新的物理知识与事物联系起来,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使课堂变得更生动。同时,教师还要科学把握教学速度,简洁的指出重点知识,与学生实际理解能力情况相结合,将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简单地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要根据教学重难点内容合理制作教案,明确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等教学目标。课上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学习目标比较明确,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重视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在以往的实验方法和类型上进行创新,通过改进实验仪器,实现一物多用,创造出新的实验方法和类型。教师应重视实验操作,经常领导学生做实验,让学生通过日常的物理实验,提高观测力和手工能力,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从而体验到物理魅力。例如,在高中物理学必修二《研究平抛运动》的人教教材中,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安排每个学生绘制平抛运动的轨迹,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步骤的操作,体会到实验的艰辛与神奇,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结语
综合而言,在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合理应用对提升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将其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做好妥善的备课,通过多种渗透物理思想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物理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家传,汪志荣.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物理新旧教材习题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单元为例[J].物理通报,2020(10):125-129.
[2]张颖.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的高中物理教材编写——2019版普通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介绍[J].基础教育课程,2020(21):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