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章嫣
[导读] 高中阶段教学是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关键环节
        章嫣
        浙江温州瓯海三溪中学  325000
        摘要:高中阶段教学是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学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高度重视自身工作,为学生提高自身成绩提供良好的条件,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数学知识难度较大,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所能掌握的知识不同,但是教师使用传统式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工作,会使得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找不到自身的定位,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适合自身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在付出努力后学习成绩依旧无法提高。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合理的使用分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实践
前言:
        分层教学工作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对教学工作进行分层,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中学习自身可以接受的知识,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高中教师想要通过使用分层教学方式实现对教学工作的改革,就要认识到现阶段该教学方式的使用状况,明确分层教学无法发挥自身应有作用的原因,以此为基础实施分层教学工作,进而有效的提高相关工作的质量。
一、现阶段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状况
        高中数学教师想要在教学工作中提高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水平,就要明确分层教学方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相关问题,使得分层教学方式的使用更加合理。虽然在教学工作中分层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并且教师在教学中也在积极尝试应用该模式开展工作,但是由于应试思想的限制,教师、学生及家长对这种教学方式接受较慢,导致理论与实践工作相脱节,使得分层教学工作难以发挥其效果。并且该教学方式的使用过程中,教师在该理念引进后,并未根据自己班级教学情况对其进行改良,导致其使用较为生硬,生搬硬套情况较为严重,片面的认为学生顺利通过高考是教学工作的唯一目标。
二、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学生分层的合理性
        教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想要顺利的实施分层教学工作,首先要实现学生的科学分层。教师要将学生对学生不同阶段的数学考核成绩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学生基础的情况,并且在课堂中观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思维能力及知识学习能力,以此数据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且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对其进行动态的管理,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的明确能够使得学生更加明确的认识到自身在数学课堂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减少学生学习的迷茫性,因此,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分层。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制定教学总目标,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状况针对性的为学生设置层次目标,使得学生均可以在层次目标的指导下获取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知识。例如,在高中人教版教材《统计》一课教学中,针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而言,教师应要求学生可以在题目中灵活样本进行总体的估计。

而相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要求其可以合理的使用系统抽样、分层抽样、随机抽样等知识完成教师设置的作业。而相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而言,要求其掌握该理论,并且可以简单运用即可,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保持积极的态度,使其可以进行更层次的知识学习[1]。
(三)教学过程的分层
(1)备课阶段的分层
        分层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因此,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对分层教学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以此保证课上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在备课阶段,教师要明确学生所属的层次及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确保自身可以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本层次教学目标的完成,并且向下一目标迈进,进而帮助学生突破其自身能力。另外,教师要在备课阶段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迁移,以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题导入分层
        课题导入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并且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融入到数学教学工作中,因此,教师要在分层教学中可以应用课题导入,进而实现分层教学模式使用水平的提升。在课堂教学工作前,教师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上一节知识进行复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提问高层次学生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也要针对低层次的学生提出定义背诵等问题,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均可以在课题导入的过程中回顾上章节知识,提升整节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进而使得分层教学工作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3)分层设置作业
        作业完成的过程是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实践的过程,与课堂教学工作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置作业中也要实施分层教学,使得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学习到数学知识。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设置难度较高的习题,引导学生加强对定义的理解及应用[2]。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设置难度中等的习题,保证学生可以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理论应用技巧。而相对低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设置难度较低的题目,使其可以在题目完成的过程中简单的应用理论即可,保证各个层次学生可以在自身的能力下完成任务,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学习信心。
(四)实施分层评价
        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要进行的课堂学习活动也有着一些不同,因此,其评价机制也要随之改变,实施分层评价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合理评价,进而完成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统一评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评价中寻找差距,进行共同进步。另外,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使得层次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戒骄戒躁,认识到自身学习的不足。此外,这种模式能够引导层次较低的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树立学习自信,使其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工作中。
结论:
        分层教学工作与因材施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为其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分层完成后续的备课工作、课题导入工作、探究活动、设置作业等工作,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明确自身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另外,教师在评价工作中也要进行合理的分层,进而保证评价工作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翠云,范方亮.浅谈分层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J].科技风,2020,(24):20-21.
[2]高彩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分组分层教学初探[J].学周刊,2020,(20):139-1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