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曾彩霞
[导读] 在当前我国初中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化学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较强的实验性

        曾彩霞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民族中学   邮编162650
        摘要:在当前我国初中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化学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较强的实验性,在其学习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抽象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提升大有裨益,更有利于逐渐养成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思维,更好的符合国家对新时代新青年的新要求,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良好健康发展起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鉴于此,笔者将从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相关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对从事初中化学教学教育方面的工作者有所启迪。
        关键词:初中化学;问题意识;应用策略

        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对初中教育政策的调整,初中化学教育正从以往刚性管理理念中的“以分制胜论”逐渐转变为以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此其中处于一个关键地位,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教师在此期间应该通过一系列创新型措施或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书面知识中由点及面,活学活用,富于联想。让学生带着有效思考联系生活,联系现实,真正做一个富有思想创新力的人。
        1对问题意识的一般性认识
        问题意识,顾名思义,就是对一事件的思考,质疑,会引起学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这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内心中的求知欲和自我思考,自我探究处理事件的能力。一般而言,具有优良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并且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具备更大的兴趣探究动力,对学生以后的思维能力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言而喻。
        2初中化学教学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2.1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二十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涉及产业多,范围广,影响深度强,但基础科学领域高端人才缺口依然较大,化学方面也不例外。当前,我国所需化学方面的人才应要具备较强的思维思辨能力,思维发散能力,思维创新能力。而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问题意识分析能力,能发现书中描述的一般化学现象与现实生活的相关联系。在初中化学教育的实践中更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极为符合当今经济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的。
        2.2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与前景
        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较强好奇心,探究欲,尤其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探究欲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讨。这种方法让学生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天性使然中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激发其对化学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的美,对学生自身的认识发展和对未来相关工作更好的适应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初中化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应用简述
        3.1构建和谐民主的班级师生氛围
        教师在学生的课堂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化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原来单纯的课本知识传授者,课堂秩序维护者的固有影响,转变为学生的知识启发者,引导者,督管者。教师应以平等,和谐,幽默的态度和学生交流,交谈,探讨。

在日常的课堂中营造和谐,轻松,亲切,愉悦,活泼向上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发问,能够主动探究问题。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加课堂互动与探讨,无论问题简单与否,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后都不用担心同学的嘲笑与老师的指责,不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2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正如构筑一栋大厦一样,坚固可靠的地基是之后一切发展的基础,而拥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也是后续培养我们问题意识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根基。当面对一件事件时,你若是对其事件发生的一般原理知识没有足够充分的了解,这必然会对其思考能力产生断层,自身难以认识到其事件发生的一般意义,不会引起很强的问题意识。但当学生具有一定量的基础知识时,对事件发生的现象就会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就会引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而在拥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上学生对事件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认识会更加充分,对事件探究的想法会愈加强烈。因此,教师不应该让学生只拘泥于课本的知识,应该让学生在对课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时适当涉猎课外书本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知识存储量,增加学生对问题意识的意识。
        3.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因其年龄原因不够成熟,全面,而在课堂中教师对书本知识的讲解较为直观,片面,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要求。
这会对学生对事件的认知,理解,学习效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限制。但在课堂中运用画面化和视频化的互联网方式可以较为直观,单一,分散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之更加立体,加深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辅以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性引导,创立相关问题情境,师生协作制作一些和课堂知识有关联性的启发性小实验,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激发他们的主动思考与探究欲望,使学生在这个不断的探究过程中逐渐培养问题意识。
        3.4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的思维
        一般在化学课堂中,学生对于教师讲解的课本知识及由此延伸的知识疑问甚少,也认为自己没有疑问。但显而易见这是空于表面的,并不是教师讲解的足够细致,全面,而是学生没有一个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这种问题意识。所以,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教师不断提出一些小问题并结合一定的实验场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不断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在面对一件事件时可以多方面多维度多场景的思考,在不断地实践学习中逐渐加强自身的问题意识,培育敢于质疑的思辨思维。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课堂课本与互联网,多媒体的有机结合,互补,对学生思维的锻炼与成长意义重大。且在此阶段学生具有最盛的探究意识与好奇欲,与此相辅以对学生思维的正确打开方式,对学生思维的正确引导不仅符合该时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也让学生对除学校以外的日常生活中的所经所感有更多的思考与见解。更易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理念,让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真正做一个有思想力的人,这必将对我国今后的化学教学事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巨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肖赛群,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6):93.
        [2]方建华,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考试周刊,2010(51):186-187.
        [3]陈江,基于问题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