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颜国娟
[导读]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各个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状况、学习基础等方面各不相同

        颜国娟
        浙江省青田县油竹实验小学  浙江省丽水市  323900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各个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状况、学习基础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性。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概念性较强,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学好这门学科。教育工作者应当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以此来解决数学教学难的问题。本文是笔者依据我国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展开的关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前言:
        目前,在我国小学教学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地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并将其灵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这一难题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一心想要解决的难题。其关键在于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惯性。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成的,它需要教育工作者对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对课堂气氛积极调动,对学生的个体发展的无限鼓励和尊重。教师要积极地采取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更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
一、尊重个体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概念性、灵活多变性,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变通能力相对较弱,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学生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就理解和消化,导致旧的知识还没学会,新的知识又已经展开,长此以往越落越多,严重打击了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将知识点逐一串联,深刻理解,调动各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课堂学习的情感体验。课堂形式可以运用游戏、生活场景导出问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和所学知识点;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提示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给学生创造充足地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抛出自己的问题:“什么是位置?如何确定你现在所在的位置?”让学生们进行自我思考,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表述。也可以采用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站起,说出一个教室里关于位置的信息,几行几列或是自定义描述,让其他同学去猜想,这个位置上坐的同学是谁?教师还可以指定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物,让学生回答出关于这个建筑的位置信息,要求学生先进行思考,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集中表述,然后按照各组总结的内容进行回答。
        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很生动地学习到所学的知识点,还为将要学习的“坐标”这一知识点进行了提前的预习和了解,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的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还可以让学生和教师都拥有良好的情感体验和互动体验。


二、培养联想式思维的能力
        在课内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都相对单一和机械,他们只注重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每次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对学习要点的真实掌握,忽略了核心素养下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赖于教师去积极引导的。首先,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一个知识点的同时,以点带面迅速做到举一反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联想式的思维训练。要将这样的思维能力不断地延伸到未来的学习当中去,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融会贯通。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拥有联想式思维的能力,这种思维方式和能力也将会为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地基础。
        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学习了位置的确定,课下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站队的方式来充分理解位置的真正含义和应用场景;也可以布置有关位置信息的作业,要求学生以描述家里某个物体的位置或是要求学生通过画格子的方式将家里的家具进行标注;还可以让学生联想地球在整个宇宙中是位置及运转方式,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表达。联想式思维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习数学知识变得更加深动有趣,同时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明确学习目标
        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是每位教师和家长最头疼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联想式的思维能力也尚未养成,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更不明白联想式思维如何进行,这就像船舶在大海上航行时,没有了灯塔的指引一样漫无目的、不知所踪。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导学生如何展开联想式思维,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给予学生阶段性的肯定和鼓励,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四、制定联想式思维能力学习计划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最重要的是将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和制订学习计划。一味地追求高标准,只会让学生失去完成目标的信心和动力。所以,计划制定要贴合实际,要能确实有效地完成,要符合每位学生各自的基础和特性,目标要由小到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完成每一个小目标,逐渐积累,最终完成大的学习目标,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要想加强学生关于联想式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师就应当针对不同特性的学生,根据其自身情况来进行计划的制定。可以要求联想能力强的学生,每日完成基本知识点联想的同时,还可以要求他们扩大联想的内容和范围。内容和范围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外读物的;对于联想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只完成基本知识点的联想,可以引导学生多去读一些课外读物,多去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请教。这样一来既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还增加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创新,最终让这种思维方式和能力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教育阶段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提起重视的课题,这种思维能力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需要日积月累来逐渐养成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也可以帮助学生采取积极地态度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洪艺文.浅析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5):80.
[2] 刘颖梅.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环球市场,2019,(21):2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