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芹
焦作市学生路小学 河南 焦作 454000
摘要: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积极性也难以提高。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小学生的自主性相对较差,如果只是被动地学习,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的提升主要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数学这种逻辑性比较强的科目,如果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模式中,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水平也就很难提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以此为出发点,全面了解学生,找到其感兴趣的内容,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方式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了阻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我国长期处于应试教育模式中,教师受此影响比较严重,虽然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有些教师已经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转变的,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从根本上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可是有些教师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法,这样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是非常不利的。有些教师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低,或者是不认可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应该重点关注,这也给教育理念的转变造成了困难。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枯燥、沉闷,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阻碍作用。所以,在培养学生兴趣之前要调动课堂气氛,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通过课堂氛围的营造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去探索知识,解决问题。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目,因此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把相关知识点放到特定情境中,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沉浸到解题过程中,从而牢牢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学习《小数除法》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模拟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这样可以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且情境创设的方式比较受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喜欢,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教学氛围也更活跃。传统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数学这种自然学科来说,理解难度本来就很高,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才是培养兴趣的首要前提条件。
(二)联系实际生活,创新教学内容
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通常会提前备课,教师要给学生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数学学科还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目,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打破教材的局限性,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数学知识。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中,通常都是一些关于运算和图形的知识点,这些内容本身很枯燥,教师要使其具有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单调的数字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牢记知识点,比如,关于《图形的运动》这部分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折纸或者剪纸的方式来体现图形的运动。这样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易于理解。这种实践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其可以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还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加强思维引导,提高综合能力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的思维也比较单一,数学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考虑,学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所以学生要学会变通地看待问题,不要使自己的思维模式逐渐僵化,这样不利于数学学科的学习,也不利于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基于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为学生设置问题以后,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考虑,并分析问题,以此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为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这是学习数学知识应该掌握的两种能力,对于提高数学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在给学生设计跟方程有关的应用题时,教师可以不断转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者条件不变只是换一种问题的问法。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发散思维,转化思考方法,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可以全面考虑问题。方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所以教师要给予充分关注,巧妙设计题目,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找到解题的乐趣,从而培养学习兴趣。
(四)采取激励的方式,提高主动性
小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急于获得教师的认可和表扬,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使学生获得自豪感。经常激励学生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其更加积极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学习体验,从而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比如,《观察物体》这一课,教师就可以准备几个立体图形,并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观察,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形状。这样不仅学习了数学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荣誉感得到了满足。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励要把握适度的原则,不要一味地表扬学生,这样会使学生越来越虚荣,学习目的出现偏差。这时教师就可以采取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以后,要给予口头表扬,或者以鼓掌的方式激励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乐于回答问题,也更喜欢数学学科。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重点发生了变化,现阶段比较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这些方面的培养,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达到了教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春英.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明日,2019,000(006):0220-0220.
[2]盛芳艳.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