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李正刚
[导读]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李正刚  
        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   441300
        摘要:高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的分布具有"繁、散、乱、难"的特点,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因此很多学生反映高中化学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后进生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当前高考形势严峻,竞争压力较大,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必须立足高考,从提高教学效率的角度入手,不断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能力,基于素质教育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性,本文将探索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效率,方法策略,元素,引导
前言:
        由于高中化学本身学科的特点,理科思维较强,且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和内容较多,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应要投入大量时间对知识进行梳理,而丧失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前提,高中教师及学生要意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采用高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和学习,这样才能稳定提高化学成绩。
一、注意课前备课,在课前就做好知识梳理
        由于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的知识点分布较为分散,学生在上课时很难把握每一个知识点,但在实际考试中遇到的题目往往是重点和非重点相掺,且每道题目都有可能涉及到多个知识点,这就要求在学习讲解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详细讲述,把每一个知识都当成重点知识进行讲解。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知识的脉络把握不清,一旦教师讲解开始混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会随之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就要将知识脉络梳理清楚,在备课时就做好每一个知识点的课前准备。
        例如:在学习“醇”这一小节内容时,就需要注意,考试中经常遇到和醇有关系的典型代表物,对于这一小节的知识,教师需要尽可能做到精准细致,要让学生清楚了解醇的物质属性和化学属性,认识其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每一个特点与不同的物质发生不同的反应,将会带来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应当理清楚且梳理成脉络的。
        只有教师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备课,准备在课堂上对同学进行讲解时,才会条理化,脉络化让学生尽可能条理的接纳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当然,在细致备课的同时,教师也应当考虑到在课堂中学生容易遇到的问题,以及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为学生进行知识辨析,以便理清不同的化学概念。
二、结合实际生产生活构建化学教学框架
        化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里,化学将会变得假大空,陷入纯知识化,无生活化的困境中,所以化学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针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一定要做好生活化处理,将知识点融入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形象的为学生讲解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以及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类似的化学知识,从高中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应用性研究兴趣,便于其以后更好地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里。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第四章《几种重要金属》第四节第一课时《原电池》这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就应当明确本节课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比较广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生活案例,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教学过金属活泼性等相关知识,可以说这些内容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只需在此基础上对原电池的相关特性进行介绍,学生便可掌握大概的原电池特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必须要为学生建构原电池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框架,尤其是常见的电池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等重要的电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本节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可以让学生在讲课时主动聊一下对于原电池的印象,之后为了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时在课堂上做简单的实验,用锌片铜片稀硫酸模拟西红柿电池做两个分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在模拟导线连接前后,让学生观察两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前后现象的差别。通过实验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在导线连接之前,铜片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反应,但是在导片连接之后,铜片上就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气泡,从实验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工作特性,同时引导学生认知道,如果将这种原电池的功能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又将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三、运用新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要有法,更要有妙法,高中化学作为理科教学体系中的重点学科,它的知识点分布复杂且难度偏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需要及时转变教学方法,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往往脱离实验,照本宣科缺乏一定的创新性,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倦怠。所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不能固守旧办法,一定要发现创造新办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帮助其及时牢固的掌握知识。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相关内容时,由于这一模块知识体量较大,需要掌握的琐碎知识点较多,不能按照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讲解。出于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用画图的方式将知识点衔接起来,用一张直观的图示来明确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容易发生的反应。
        比如在学习元素漂白粉的主要制取、使用、失效反应原理时,教师就可以用一张草图来表示各个步骤之间的串联关系,每个步骤之间有哪些化学方程式发生,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图来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实时提醒,以免陷入思维误区。运用这种新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就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化成了教学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是最有效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自主掌握的知识,能够记得更为牢固,节约了学生课下复习巩固的时间,又提升了教学质量,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
总结:
        创新教法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化学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寻找高效的教学方法,甚至进行不同学科间方法的迁移运用,实现学科间的完美融合,这不仅符合新课程理念,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运用新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往往也会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带来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 雷守卫.高中化学科学教学方法探索[J].速读(上旬),2018,(1):188.
[2] 张雄辉.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文理导航(下旬),2017,(8):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