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辉
广东省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 510550
摘要:微课是将长篇幅的内容融于一个小的视频中,老师可以在微课中讲解也可提问,可以提高课堂去趣味性,更多的是提高老师工作以及学生学习效率。微课的使用于教学工作而言有很高的便捷性,方便老师工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解题能力等在物理学习中极其重要的能力,也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为学习提供良好的平台。本文针对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一、采用微课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课堂时间在实践教学中。实验课程的细节安排会使老师前期备课投入过多的时间,在课程进行中也容易出现大量的课堂时间浪费。导致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采用微课的形式可以减少老师备课负担,简单的制作就可以在课堂上达到很好的效果,与学生而言课堂环境的限制导致课堂实践受限,老师微课的设置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一不足,使课堂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起重要作用。
比如在“晶体融化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避免应老师讲解时间过长,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兴致,降低课堂效率。严重时对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比如对温度计的正确放置、烧杯盖的穿孔方式等,给同学们一个对实验的初步认知。之后在老师监督下开始实验操作,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详细记录,并做相关的曲线图,从而得出结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涉及酒精灯的使用、温度计的合理放置、烧杯中水量的控制等,这些步骤的正确操作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好处甚多。
二、采用微课教学,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
传统的物理教学没有细致的导入以及慢节奏的课堂梳理,大部分都是老师按照传统的课堂模板照本宣科,考试必要知识的直接灌输。课堂是老师的主体,一整节课都是老师的讲解,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教学效果较差。在课堂中学生应该是主要的参与体,才会有机会去将老师传授的知识内容去运用,从而获得更好的理解。课堂中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加深理解,或者将问题暴露出来老师及时纠正。知识的深刻理解就需要学生对课堂的参与。
比如在“光的折射”知识讲解中,学生对于枯燥的画图一般都兴趣较低,预习之后也容易对学习内容掉以轻心。老师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对光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同时设置几个问题探讨,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之后安排适当的预习时间,解决微课中的相关问题,将光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之后学生共同讨论参与课堂内容对重点内容一起总结。课堂参与度提高,可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
三、采用微课教学,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在应试教育大方向之下,学生对于物理的解题局限于老师给的公式的死搬硬套,没有自己的解题惯用思维,导致解题只会解决老师讲过的,在题型有创新时学生对题目就没有切入点,简单的题目也觉得是难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不知道自己的水准,发现自己多道题不会后就影响对物理的兴趣。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而不是一味讲答题模板。老师对学生兴趣引导之后,学生就会自己去研究物理,从而获得自己的心得体会,对物理解题有了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比如在“浮力”的相关讲解中,老师可以以微课的形式给学生呈现浮力应用的小情境,从古代到现代的浮力利用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总结,提升学生对于浮力的学习兴趣。之后安排一天的空余时间给学生自己研究浮力的影响因素,并以小组为单位上交相关报告。之后老师在给出浮力的相关公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公式在习题中如何应用。学生有了自己体会后,老师对习题中的错误点进行讲解,对浮力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性讲解。解题能力在自己研究浮力习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四、采用微课教学,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时期由于学生正处于叛逆期,管教相对较难,老师就需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上课时严肃面对学生,才可以很好地控制课堂纪律。导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疏远,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初中教学中很难见到,尤其是物理这种自带严格属性的科目。学生对老师甚至存在恐惧。师生直接的这一关系直接导致学生不敢向老师提问,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导致学习成绩没有办法提高。所以老师的课堂应提倡轻松化,老师的课程安排应该使课堂存在欢笑,让学生在欢乐气氛中学习。
比如在“速度与速率”教学中,老师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将龟兔赛跑的故事简单呈现,在大家都欢笑中开始课堂。也可以安排情景小游戏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比如测试反应速度、在操场跑步比赛、追击相遇问题的计算等,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使师生关系更加友好。友好的关系会使学生学习更加主动,进步更快。
结语:
对于学生而言微课是课堂乐趣所在,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好感度,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更好地配合老师,使自己综合物理能力得到提升。于老师,微课的使用减少了备课压力,讲课激情更高,微课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包娟. 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研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 000(003):25.
[2]管雯[1]. 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物理微课教学应用探讨[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 003(005):194-194.
[3]陈永强. 基于"互联网+"的初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与应用[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 000(002):P.1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