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育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张同芳
[导读] 未来社会就是一个开放与互动的社会

        张同芳    
        山西省介休市第一幼儿园  山西省介休市 邮编 032000
        摘要:未来社会就是一个开放与互动的社会,其需要下一代拥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但是现阶段的独生子女大多缺少和人交往及合作的机会,其身上或多或少有着不合群和自私等问题,像是在平时交往当中,大部分孩子不知道运用合理的语言去将自己的看法讲出来,也无法理解别人实际的需求与想法,其很想加入伙伴活动中,但不知道运用哪些方式。为了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当中能够适应社会,懂得和他人和谐相处,老师需要就打小就培育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孩子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
        关键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策略
        社会交往也被叫作人际交往,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根据自身需要,借助言语性或是非言语性手段去交流信息、沟通情感,开展活动的过程。但是,在如今的生活当中,孩子的社会交往情况并不乐观,经常有社交行为偏移的现象,具体来说就是在社会交往上与普通3到6岁的孩子行为对比存在过度、不足以及不合理的行为,像是不会和别人相处、不参与活动等。所以,对3到6岁孩子交往行为偏移展开分析,研究社会交往行为偏移调节的合理措施,有利于推动孩子创建良好的交往关系,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与健全的人格。
        一、设计良好的物质情境,提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空间作为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中彼此作用最多且最为频繁的地方,其所具有的特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孩子的社会交往。因此,活动空间的设计,首先需要考虑到分隔,像是娃娃家、益智区以及美工区这些区域的玩具柜隔开,在具体活动时要让孩子自主挑选活动区,同时能够和别的小朋友进行交流。户外活动场地不只需要考虑到大、中、小班具体活动场所的规划,还需要关注幼儿园公用设施的使用,以便于不同班级的孩子能够彼此交往。像是老师可以在幼儿园中设置角色廊,在里面设置“商场”、“发廊”以及“医院”这些机构,为孩子进行游戏活动提供良好的场地。此外,老师还需要依据孩子在年龄上的不同,来提供对应的辅助材料与标记。像是中班孩子所要用到的“钱”用点卡进行表示;大班孩子所要用到的“钱”用扑克牌进行表示等;因此角色廊中的“银行”分别设置了“点卡钱”与“扑克钱”。其次,需要考虑到空间密度与区内人数多少的问题,以防因为人数太多,出现拥挤对孩子的交往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各个区域内部的人数也需要有对应的标准;还需要考虑到活动空间的大小,需要拥有适合孩子进行多项集体性活动的空间,又要拥有几个孩子一起做游戏的空间,还需要有个别孩子能够独自活动小空间。此外,还需要为孩子提供不同功能与种类的区域活动材料,以便于孩子能够进行更多的沟通、合作以及互动交往。事实证明,在活动面积比较大与材料较为多样的环境下,孩子所表现出的竞争性、侵犯性与破坏性要比活动空间小且材料匮乏的情况下要低很多。这里所述的并非是量要足够多,而是让材料本身的利用率要高,如此才可以更好地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在游戏活动当中培育幼儿的交往能力
        游戏在推动孩子社会化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是孩子生活当中的基本动作,实践表明,在游戏活动中的孩子更容易接受教育。

而游戏在幼儿园的整体教育工作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开展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主要手段。部分孩子在实际游戏当中通常喜欢占有玩具,进而影响到其他孩子之间的良好交往,这时老师需要教会孩子怎样分配玩具或是交换玩具的方法,像是:“咱们两个来交换玩具可以吗?”此外,老师还需要激励胆子小的孩子来做角色扮演游戏,由于孩子在所扮演的角色当中,不只可以懂得社会行为规范,逐步脱离“自我中心意识”,并且可以学习到每个角色所运用的交往方式,像是在语言活动《小苹果树找医生》当中,老师可以要求孩子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依据情境进行表演,学习相关的礼貌用语,感知他人的情谊。而《幼儿教育心理学》中曾指出“幼儿需要能和他人共同协作的环境,在其中学会交往,懂得合作”,像是在“小超市”这个区域游戏当中,孩子自己能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时几个孩子一致推荐一个孩子做收银员,别的小朋友扮演“顾客”,另外一个孩子扮演“售货员”,他们共同给小超市想出了一个名字叫做“快乐小超市”,这样借助这个区域游戏在活动中培育孩子的交往意识,使其能够学会和伙伴相互交往的技能。
        三、主动争得家长的配合,确保家园教育的统一性
        一位国外的著名教育学家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与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无法实现培育孩子这项复杂的任务。”而社会行为的教学,以及交往能力的培育是一个长期且持续性的过程,家长与老师唯有统一要求,一同培育,才可以得到预想的结果。为了调节好家校教育,老师需要借助家长会和家校联系专栏来做好家长的相关工作,使得家长意识到培育孩子良好的交往习惯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努力争取家长的配合,一同培育孩子社会交往行为。身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可以只希望孩子成绩好,单一的追求智力的开发,而忽略了孩子交往能力的培育,需要主动创设条件,激励孩子和不同伙伴的交往。社会交往能力就是在人和人相互交往过程当中培育而成的,当下孩子正处在和不同人交往的过程当中,逐步形成为人处事的态度,进而获取到社交技能,培育其社会性行为。这样孩子有了交往的热情,也就能够学会一定的交往技能,摒弃以自我为中心,发展利于他人行为,进而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更加受欢迎,逐步同别的孩子建立起关系,主动和他人进行合作。过硬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一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其需要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足够细心,同老师一起为孩子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借助家校的共同努力,孩子一定能够更为出色,变成具有一定交往能力的社会栋梁。
        结束语:综上所述,社会交往能力就是和人交往期间培育出来的,孩子是在和各类人打交道的过程里,逐渐建立起正确的人际交往态度,学会一些社交技能,发展自身的社会性行为。幼儿园作为孩子一起生活的场所,老师需要借助好这个资源,给孩子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让其能够在这个环境当中建立起交往意识。并且社会交往是孩子一项必备心理,其对维护孩子心理健康与形成健全人格有着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史秋丽.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幼教),2020(10):19-21.
        [2]王慧娟.幼儿教育中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解析[J].家长,2020(28):84-85.
        [3]吴佳梅.提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教育策略[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0(09):46-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