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枢纽片区布局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0期   作者:戴文君
[导读] 大型交通枢纽作为城市核心,其布局的科学合理性对城市和片区经济具有刺激带动作用。由此可见,城市交通枢纽布局的重要性。
        戴文君
        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大型交通枢纽作为城市核心,其布局的科学合理性对城市和片区经济具有刺激带动作用。由此可见,城市交通枢纽布局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对城市交通枢纽片区布局规划原则及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交通;枢纽布局;特性;原则;方法
        一、城市交通特性
        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各个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我国80年代,交通系统极大的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当前,如果一线城市的交通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对于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威胁。城市交通的主要特性如下:①汽车拥有量正蓬勃发展,近年来,一线城市的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乘用车、轿车以每年15%左右的速度增长。根据相关数据文献,如机动车增长率超过20%,则往后几年时间里,城市交通将呈恶化态势;②我国道路虽然大力建设公路、城市道路,但面积不足的问题导致交通供给赶不上汽车的增长速度;③公共交通出行是一线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但只有少数大城市拥有相对完善的地铁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④缺乏一个整体的发展战略,城市交通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一个整体的交通规划布局非常重要。
        二、城市交通枢纽规划和布局的基本原则
        (1) 城市交通枢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与当地各种交通方式和城市交通网络密切相关。在考虑交通枢纽规划布局时,充分考虑对城市及周边交通的协调,针对不同的交通枢纽,共同打造于高铁、地铁、公共交通为一体的交通枢纽体系。
        (2) 方便人们的出行。在交通枢纽规划布局中,应调查当地居民出行情况,确定和分析居民出行需求。根据出行规律,规划合理的交通枢纽位置和布局,达到缓解交通拥堵、方便人们出行的目的。具体实施包括:合理安排各种交通工具的换乘时间和距离、修建地下通道、设置休息座位等,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水平。
        (3) 严格选址,结合周边商业开发。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可以促进周边商业、办公、娱乐等产业的发展。因此,现代城市交通建设趋向于多种交通方式的融合,并与周边产业的发展相结合。
        (4)根据未来交通发展形势,超前对交通枢纽进行规划布局。因此,必须结合交通、土地利用、商业等综合因素,建立综合交通枢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枢纽区域发展的规律
        交通枢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经济带动和城市经济有着一种相辅相成的联系。比较大型的交通枢纽一般是接驳外部的交通,因此,应设置地铁、长途汽车等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站点。零售、餐饮等小企业将为到发旅客在枢纽中提供服务。随着交通网络的完善,与交通枢纽业务密切相关的物流区、保税区和商务区将在周边形成系统的商务产业区。研发中心、会议中心等产业往往位于内外交通便利的地方。随着商业的发展壮大,最终形成集休闲、娱乐、商务一体的副中心(见图1)。
       
        交通枢纽对于城市交通结构及消化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布局规划主要任务是理清城市内外衔接的关系,实现城市交通便捷化、人性化、高效率。由此可见,用地功能布局的科学合理性,是有效衔接和改造各种交通系统,加强交通网络的基础,以便构建层次分明、立体化的客运枢纽体系。
        一线城市的用地空间非常有限,因此,枢纽区域的发展必须明确土地功能,通过集约一体化的交通布局,尽可能地发挥服务及转化效率,对周边设置餐饮零售、酒店住宿、银行、商业开发和社会停车设施。同时,枢纽区的规划布局应统一规划、综合开发,为后续交通布局优化提供基础。
        四、各种枢纽布局方法
        (一) A类
        按照分类方法,这类枢纽一般是方便火车站、机场等方面的交通方式。一个城市中此类枢纽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几个。但无论数量多少,其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并延伸到周边城市,有利于城市发展。比如重庆站,该站作为主城区的中心客运枢纽,人流量非常大。 主要服务国际列车停靠,这是国际铁路走廊不可或缺的枢纽组成部分。
        (二)B类
        此种布局需要根据客运中心的实际情况而定,特别是根据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的分布情况进行。从数量上看,超过了A级枢纽的数量。它分布在城市内的各个群体中,通过网络连接发挥协同作用。
        (三) C类
        ①轨道交通换乘枢纽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地面交通压力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吸引大量客流。城市轨道交通通常位于人口密集区或商业区,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②P+R停车换乘枢纽
           对于城市用地及换乘需求进行充分评价,根据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方案,设置周边停车场及周边建设开发,增强其功能,为汽车换乘公共交通提供便利,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城市地区的压力。
        五、一线城市以“公交优先”为导向的交通布局
        从一线城市的交通水平来看, 轨道交通运载水平高,对内外客流分配方式较为科学合理。国内外的交通枢纽都是围绕着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进行布局。大部分采取地下停车方案,减少地面用地,还能有效避免对行人的干扰,充分体现公交优先的原则。中心枢纽通常采取缩小停车场规模、提高收费标准的办法,限制私家车进入枢纽。通过这种密集的交通设施布局,整个枢纽站可以在较小的用地规模内实现大量客流的衔接。另外,汽车、出租车等交通应与路网结合,让其快速进出主干道,尽可能减少绕行时间。
        地铁轨道车站作为交通枢纽规划的核心,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如深圳前海枢纽交通车站,其布局受到影响因素很多,如运营要求、车站设计、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等。同时,还有其它不确定的因素干扰,因此,深圳前海枢纽在规划理念上有别于其他常规枢纽。
        根据深圳的线路资料,轨道交通1号线、5号线、11号线为一票制城市轨道交通。从珠三角的角度看,香港-深圳西部快速路直接与穗莞深城际线接轨,具有重要意义,应优先在1号线和5号线之间实现换乘。
        (一)交通接驳布局体现“公交优先”
        地铁换乘占有量较大,达到56%,剩下的分别分散至出租车、社会车辆,在接驳布局上,采用平面和竖向布局衔接,充分体现公交优先的交通理念,形成紧凑衔接的空间布局,以换乘优先原则,提供最便捷的换乘服务;其次,公交车站设置除了与枢纽衔接外,还需要考虑周边的服务;最后,利用夹层的空间消化社会停车,通过增收价格,进一步降低与社会机动车接驳比例
        (二)机动车接驳系统相互分离
        根据枢纽周边的道路条件,枢纽确定长短距离分离的外部交通结构,也即中、长途连接交通通过快速路和地下道路系统接驳,租车、汽车的短途交通可通过城市道路接驳,使现场车站与各方向的连接道路有效衔接,并将交通流线分开。
        (三)高效的人行组织系统
        (1)管道化换乘人流组织
        立体换乘大厅可供旅客多方集散(见图2),地上、地下及天桥全面铺开,最大限度实现直接换乘,避免人流过多而造成混乱,从而达到提高换乘效率的目的。
       
        图2 枢纽换乘人流组织
        (2)与枢纽周边步行空间进行良好对接
        通过地下公共通道和二楼走廊,加强与周边街区的人行联系,利用人行天桥打造“高线公园”,既可以作为简单的交通走廊,也可以作为停车的线性公共空间。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交通的布局应本着交通设施、公共建筑及城市空间的维度进行,充分体现“公交优先”原则,打造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从而提升城市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晶燕,赵一新,张国华等 .三亚市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技术思路与实践 [J].城市交通,2012,10(6):28-35,57.
[2]张玮,赵冰瑶 .汕头市公共交通规划与发展对策研究 [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4):55-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