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启 顾良建
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江河艺术高级中学 江苏 镇江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江河艺术高级中学 江苏 镇江 212000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在教学思想上,教师逐渐形成了,以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重心的观念。现阶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问式教学法被广泛地应用,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及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所以本文主要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展开了相关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地理教学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
前言:
提问是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但是如果教师不注重提问的形式,就会严重降低提问教学的效果。因此,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教师必须对提问的方式,作出合理科学的创新和改进,例如在提问的过程中,注重趣味性、分层性和生活化等,以此提高问题的价值和作用。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知识点复杂学生无法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此时就需要教师设计出合理的问题,对学生进行科学地引导,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趣味性的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所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只有促使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实现教学的目的,以及完成培养学科素养的任务。就目前高中地理知识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零碎性,这就对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学习难度,甚至有些学生在长久的学习中,看不到学好地理知识的希望,从而逐渐丧失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
基于此,教师必须对教学方式作出调整和创新,以提问教学法为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充分地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使学生乐于对问题展开探讨和深挖,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首先,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趣味性的提问方式,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也可以从教学本身出发,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对问题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其次,在采用趣味性的提问方式时,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以此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提高问题的效用和价值。
例如,教师在开展“地球自转的意义”教学活动时,就可以设计出趣味性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开始讲课前,切勿直接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而是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首先,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联想到知识要点,而后结合学生的喜好,设计出合理的问题,对学生实施有效引导。
众所周知,幽默可以构建出良好的交流氛围,并且幽默的话语还能让人感到舒适,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出幽默有趣的问题,继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教师可以根据地球自转产生的影响,提问学生“相信同学们都有冲马桶的经历,当然前提是家里必须有个抽水马桶,那么希望大家帮老师想一想,在冲水时马桶内的涡流旋转方向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听到教师的提问和语言表达时,必然会开怀大笑同时还会伴随着讨论,此时已经达到了营造良好氛围的目的,并且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根据问题让学生大胆地回答,有的学生则认为漩涡是逆时针旋转,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顺时针旋转。然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将学生带领到本节课的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激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然会认真听讲和思考,从而实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分层次的提问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问式教学法虽然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提问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解决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采用分层次提问方式,以此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合适的教学。第一,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问题分为若干个档次。第二,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师在分层次设计问题时,要增加问题的探索性和延展性,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时,就可以设计出不同档次的问题,如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运用已知信息求出各地区的时间”,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出一些最为基本的问题,如“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等。与此同时,在分层次提问教学法中,教师应该多去关注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这主要是由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自学能力,所以只需要对此类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就可以完成教学目的。而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却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采用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生活化的提问方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内容,设计出和生活相关的问题,以此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首先,既然是生活化的问题,那就要使问题和实际生活相贴合,能够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和认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其次,教师以生活化的提问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授教,应该倡导学生养成用地理学科思维,分析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章节知识时,就可以提出和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向着更深层次的知识层面探索。如,教师提出“生态环境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请列举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回答”。当学生得到问题后,必然会联想到周边的实际生活,此时有的学生会回答,“由于过度的开采地下资源,导致地面塌陷,道路建筑损毁”,而有的学生则会回答“人类大量的开垦,造成了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此时,教师应该继续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回答继续深挖,并且以地理思维分析,人类活动和自然现象对生态造成的连锁反应,以及人类应该如何改变,才能实现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局面等。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通过在问题中融入趣味性、层次性和生活化,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欧善国,何善波,谢维斯.地理核心素养视阈下的问题式教学实践研究[J].科技传播,2020,12(18):55-60.
[2]李金国.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镇江高专学报,2020,33(03):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