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主题教育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 柴兆栋
[导读] 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

        柴兆栋
        青海省西宁市第七中学 810001
        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明确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对于意识形态教育和育人功能来说思政课堂是主课堂,由于思政课的“副课”地位和中高考“占比低”的理由导致思政课和思政教师边缘化,极大削弱了思政课的育人功能。我们的思政课教育,只注重“知”而不重视“行”,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笔者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立足思政课堂,延伸思政主题实践,紧扣时代主题,着力在“理”与“行”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将学生的“行”即学生日常的道德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知”的检验,通过知与行的不断体验、实践、反思、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道德品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思想政治课程中运用主题教育的意义
        1、主题教育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中指出“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将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管好课堂,也要管好课外。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不能搞成两张皮”。这就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要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融入到全方位教育中,以主题活动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效结合实际和生活,促进思想政治课程课内与课外两大环节有机融合。
        2、主题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2016年4月教育部推出《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课堂教学建设必须优化育人环境,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因此传统的灌输式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在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建设合理的教育情境,更新教育方式方法。可以说主题教育是与素质教育相伴而生的,符合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符合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3、主题教育有利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初中是人生的首个过渡时期,是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的重要一步,这一阶段初中生受外界的影响较大,其心理会出现急剧性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生的学习状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们开始偏向于探究性学习,而在思政教育中实行主题教育活动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得道德认知、激发道德情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落实核心素养目标,是符合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规律。
        4、主题教育利于改善当前思政教育低效的状况。教育模式固化、教学内容滞后、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力度不够、心理教育手段、知情意行脱节缺失是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而主题探究活动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活动主题,有序展开活动过程,并在多元评价展示中提炼与归纳,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有效改进学校思政教育,提高教育实效。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主题实践性教育的几点思考
        1、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中学思政课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树立融合的教育观念,提高主题实践的教育价值。将思政课教育从分数引领下的思政课转变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思政课,结合思政课学科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思政教育核心素养提升为目标,提高思政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
        2、立足课堂教育主阵地,优化思政主题教育教学。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笔者认为学校思政教育首先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出发,立足课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延伸多学科思政教育。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采用主题班团队会、情感交流分享、课堂研讨、方案设计等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品质。
        3、拓展课外教育主渠道,丰富思政主题教育实践。做好学校思政教育,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感受祖国发展,学习传统文化,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与社会实际的显性结合起来,自觉转化成内在品质。
        4、挖掘学校教育主元素,提升思政主题教育实效。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学校思政教育工作要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一脉相承,学校多年来形成的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无形的、巨大的,多年来形成的一些品牌教育活动更是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思想政治课程中主题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品牌教育活动,积极挖掘校外主题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自然,开展学生体验式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接收思政教育,激发学生内驱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理论创新,有所突破。理论学习是基础,创新是根本。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主题教育的实施与探究,要在不断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提升。梳理出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主题教育板块,如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教育、生命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环保教育、理想教育等重点内容。按照主题名称、对应课程素材、活动形式总结梳理出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主题教育素材,在有效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时,针对教育元素和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在不断反思中加强思想政治教师体验式教学活动设计实施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师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提高主题活动的设计能力,优化主题教育教学过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10月13日和15日颁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意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旨在五育并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思政课、历史课、语文课“三课思政教育”等方针政策的实施,学校思政教育必将走向“大思政”,而在“大思政”环境下,学校全科教育形成“人”字形大雁方阵,朝着一个方向,互相借力,互相协调,互相鼓励,任凭风雨“人”型不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