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飞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
摘要: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历来是党和国家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职责。本文以笔者学校家校共育的实践为例,阐述如何在孩子的成长中创新育人模式,以家校共建共育为学生成长赋能。
关键词:家校共育 德育
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校固然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但学校、家庭和社会并不是彼此鼓励隔绝的“教育孤岛”。打破孩子成长中的“信息茧房”,构建家校合力成为新时期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
一、家长讲堂展创意,三尺讲台大天地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棵树成不了森林,而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离开集体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脱离社会环境、封闭于世界之外难以茁壮成长。学校各年级积极展开“家长讲堂”活动,每个班级都由一位家长主讲。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职业优势,为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培训;结合孩子的阶段特点和发展需求,向学生介绍关于成长、关于责任的知识;结合新时期劳动教育的要求,引导孩子真正参与生活、感知生活、反思生活。家长们的主题讲座结束后,各班班主任老师还结合讲座内容进行总结点评、提炼升华,达成教学目标。这种别具特色的课堂模式,加强了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增强了学生对家长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构建起学校、家长和孩子有效、真实互动的平台,完善了育人体系,丰富了德育课程资源,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二、各项活动展才艺,共同成长真惬意
学校积极搭建学校、家长和学生相互沟通、合作和交流的新平台,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到学校的日程活动中来。如家长参加学校运动会、“八十里野外拉练”、参加学校元旦文艺汇演等。2017年,学校高一年级家长委员会24位代表和来自各班级共计116家长参加了学校的秋季运动会活动。60位家长代表组成高一年级家长委员会方阵参与运动会开幕式和4*100接力赛,56位家长观摩此次运动会。令人感动的是来自高一年级各班级的60位家长代表们提前半个月准备,在运动会开幕式和4*100接力赛中精彩亮相,此时的“令人震撼”是全体教职员工对家长方阵的共同感受。“身正为范,树立父母榜样”是学校家长们的特殊品质,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国际分校的广大学子,作为父母,他们始终坚持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寝室导师有新意,人文管理有阵地
1名导师,6位学生,N中培育模式,学校积极推进全员育人导师制,积极吸纳家长资源参与到学生宿舍管理过程中来。学校“寝室导师”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要求“寝室导师”不定期走进宿舍、了解情况,及时解除疑难,共同参与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以高一年级为例,每学期学校学生宿舍每两周都要迎来10多位学生家长,他们从卫生、文化氛围等多个角度查看学生宿舍,并认真写下自己的感想和建议。宿舍干净整洁,文化氛围浓郁,刚完成入学教育的学生就用自己的双手营造出“家”的氛围,令观摩的家长称赞不已。
寝室导师不仅给予学生生活实践上的关心,更有对未来专业、职业、事业选择的指导。一个宿舍每个学生都有6位“爸爸”、“妈妈”,寝室导师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建议,通过宿舍寝室导师循循善诱的指导,学校住宿生的幸福感得到显著增强,对家庭教育、对父母的理解与感恩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食堂监督不大意,安全卫生记心底
饮食安全历来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工作,也是家长和社会普遍关心的基础问题。为了让家长了解学校食堂工作,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得饱不饱、好不好,学校积极组织家长进食堂和家长开放日活动。学校成立有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膳食管理委员会,家长代表走进食堂参与过程管理,学生代表以食堂志愿者身份深度参与日常餐饮管理,及时反馈学生心声。对于学校用餐,学校高一4班家长戚女士写到:所有学生整齐有序进行,半日公开课活动愉快结束,感谢学校领导的安排,让我们家长有机会能去目睹孩子在学校的一切活动,祝福所有。
五、班级网站蕴深意,家校共建在眼里
作为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由于大部分学生寄宿,家长对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不能做到实时了解,事事关心。为此,学校在校园网站上特地开辟了每个班级的网站。如打开高一(7)班的网站,里面的栏目更多:如是我言、成长轨迹、文苑青青、为人为学、磋石攻玉、一盏心灯、亲子同行、班级留言、班级相册等。上面有老师的寄语、最近班级的情况、学生作业的照片、军训的视频等。家长可以在上面留言,给班级、老师、自己的孩子等说上几句。学校同时设置有“家校联系卡”等举措,让家长积极参与各班级网站建设,努力把班级网站打造成家校联系的重要平台、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宣传的重要窗口。
六、成长书信真情谊,以文化人暖心里
班主任工作每天要面对的主体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上我们有多种沟通方式,有面对面的谈心交流、也有互联网端的微信、QQ、钉钉等便捷的沟通方式。而传统的书信模式似乎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而然近几年兴起的《朗读者》《见字如面》《信中国》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浓浓情意进一步唤醒我们身上的书生底蕴。微观层面,嬗变的社会思潮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指尖的沟通胜过面对面的交流,隔着屏幕的诉说成为这个时代年轻人闲暇之余沟通的主体,即方便了生活,也拉开了心与心的距离。亲子沟通不如网友沟通等一些列问题困扰着我们的班级教育和家庭交流。书信作为一种沟通方式,也许正在过时,但纸短情长,用书信搭建起来的桥梁却温暖着我们的心房,我们读着过去的信,可以更好地看清楚现在的生活,我们读现在的信,可以获得良好的情感熏陶和美学享受,我们写未来的信,可以更清楚的明确方向。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过去的8个月,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磨砺和挑战,都深刻地感受到世界各国和人民,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而言,高考成绩是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但绝不是教育追求的唯一目标,更不是基础教育的全部内容。锡山中学唐江澎校长说:一所高中不能没有升学率,但对教育的理解不能仅仅是升学率!升学率解决不了我国从人口资源大国走向人才资源强国的路径问题,追求升学率也培养不出我国未来的高、精、尖的人才去应对“卡脖子工程”的难题。青年一代更要坚定理想信念,打牢青春奉献的基石,把握青春奋斗的航向。
瞄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面对未来的持续发展应是我们支持以恒的追求。“前中一别三十六载,今日再进课堂感受彼多,真觉得现在的学生学习环境之好,师资配备之强,家校合作之紧密可谓无与论比,有这么好的学校和老师,何愁培养不出有用之材呢!”这是家长的心声,是对学校家校共育等各项举措的高度肯定。
参考文献:
[1]吴铎.教育与社会[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
[4]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