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荣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
摘要:新形势下,“育心”与“育德”相结合,赋予心理育人更丰富的内涵。心理育人应探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改革。本研究以心理育人为关键点,通过对新生心理普查数据的整理、总结,探索新生心理健康育人新模式,从而提升育人实效。
关键词:心理育人;新生;心理健康;
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以下简称戏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对新生心理普查、心理危机定期排查等途径和方式,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情况。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一、戏校特殊的艺术办学特色及学生特殊的心理育人机制
戏校作为国家级重点艺术中职学校,艺术专业结构较多、办学层次特殊,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其他大中专院校。从学生方面而言,戏校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年龄层次较多,年龄阶段处于青春期,又因艺术个性明显,竞争性、同辈比较性较强,有很强的个性,其独立感和成人感迅速增长,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理解以及尊重的渴望日趋强烈,会对某些特定方面表现得非常敏感,个别个体会产生焦躁,烦恼等情绪,同时生理上的日趋成熟,也带来了情感上的诸多问题。如果在新生入学阶段,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筛查以及心理干预引导就会出现诸多心理问题,甚至心理危机事件。从教师方面而言,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即将步入或已经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很小年龄离家在外求学,新生适应问题较明显,这就更要求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以外,更要私下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关心学生的成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是某一个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而是全体教职工全员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教育改革。
因此,通过新生心理普查,了解新生常见适应问题,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行为方式、个性特点、心理健康状况、职业倾向等,并将普查结果进行梳理,协同思政教育,坚持育德和育心相结合,建立学校、教研室、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二、戏校新生心理普查基本情况
戏校一般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后开展心理普查,用scl-90量表和16pf量表对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筛查。本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调查涵盖2017-2019三年内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在校生400人左右的心理普查数据及跟踪回访相关资料。scl-90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以考虑筛选阳性。将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分为:一般心理问题(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与性问题、家庭问题、新生适应问题、生理相关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自我相关问题、健康行为问题、疑似心理障碍、确诊精神障碍以及其他问题,并根据关注等级,将心理问题学生分为一类、二类和无须关注,对关注学生进行跟踪、关注、咨询等。
三、新生心理适应育人新模式
(一)“校、室、宿、班”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学校全方位360度的关怀与管理到位。上到学校领导的组织建设与指挥,下到各专业教研室的关怀与关注,细到每位学生朝夕相处居住的宿舍管理,重到每位学生的班级心理建设。需要学校全员共同参与,充分动员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构建一个学生心理成长的支持系统。
学校以全体教职工为主力军,动员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理性、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心态。
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性别、专业不同而有差异,在研究中发现,女生的关注人数明显多于男生,偏静类学生如美术专业学生的关注人数多于偏表演表专业的学生。因此,各个专业教研室根据总结所带学生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家庭经济、成长环境、性格特点等情况,联合校心理中心定期开展学生的交流、学习与培训活动。
加强对学校宿舍管理员的定期走访,了解关注学生生活、健康状况。宿舍环境和学生心理健康两者呈正相关,这表明宿舍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即宿舍人文环境越好,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越高。学校加强宿舍人文化育人模式,从宿舍文化、宿舍环境、宿舍人际三个方面对新生心理健康适应进行调适,如增加学生兴趣活动室、开展宿舍多样活动沙龙,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建设班级心理同辈辅导,通过每班心理委员对同学的情绪状态与行为表现的及时关注,与校心理老师的及时沟通,可针对性地对新生心理适应提供相关指导。加强心理委员对班级危机的敏锐度,通过同辈辅导、同辈谈心等方式与老师积极共建和谐校园。
校心理中心教师加强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以及心理问题学生的处理,有危机事件及时启动校危机干预方案流程,有需要转介到专业医疗机构做好及时,确保专业到位、评估精准,做好校园心理安全建设。
(二)“考、分、假、季”全程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遇到学生的重要考试节点,做好各条线的及时积极关注。尤其新生,会因学习方式的变化会在学习上产生适应性问题。根据关注学生问题分类,各层级及时给予帮扶。
针对新生的各期加强生涯规划积极引导,做好戏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意向合理,激发学习内驱力,通过新生的规划指导与分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学会自我探索,树立职业理想。
假期间,班主任对家庭问题学生积极关注。通过开展家校联系,协同心理中心做好学生原生家庭问题的辅导,保障学生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建设。
季节交替时,学生易情绪起伏、身体健康变化,加强对学生情绪及身体的关注与回访。所有教职工积极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和生活学习习惯,对于问题学生,早干预、多帮扶。
(三)“教、践、咨、防”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心理课堂与健康教育讲座的渠道,增强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成长。根据新生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我心理调适,学习人际沟通、压力管理以及自我管理等技能。
积极开展校园心理文化活动,开展清新校园建设。引导学生创建美好寝室环境,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娱活动,如:心理滋养读书沙龙等活动,形成校园良好的氛围。
戏校根据新生年龄特点,坚持防治性服务咨询,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做好学生个案咨询与辅导,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严重心理危机个案的发生。
依照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减少心理危机事件。根据新生入学适应情况、新生心理普查数据,把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分为:正常心理、一般与严重心理、病态心理。做好问题学生的关注与追踪,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拥有健康的心理。
据以上,本研究针对戏校特点,就三全育人视角下,通过对新生心理普查工作三年数据的整理、总结,分别从队伍主体、空间方位、时间过程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和论述,探索新生心理育人新模式,相信会对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并为新生心理健康筛查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发展研究提供有效的实证依据。
参考文献:
[1]马建青,王东莉.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建档工作的理性思考[J].应用心理学,2009,15(1).
[2]蔡迎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体系中的构建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7):116-118.
[3]耿艳,李梅.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述评——江苏师范大学新生心理普测数据分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2(6):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