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家庭教育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3期   作者:丁在娜
[导读]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发现,许多初中生拥有好的学习习惯,
        丁在娜
        山东省乳山市南黄镇中心学校 山东省乳山市 264511
        摘要: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发现,许多初中生拥有好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也需要恰当的家庭教育作为辅助。我对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家庭教育策略展开了研究,总结出了几种切实可行的做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习习惯;家庭氛围;榜样;督促检查
        许多初中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随着中学知识的增多、学习强度增大,学习效率会严重下降,良好学习习惯的缺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家庭的角度思考,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找到恰当的家庭教育策略,可以通过父母的努力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同时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一、建立平等关系,促成和谐家庭氛围
        初中生处于叛逆期,许多父母盼子成龙心切,他们日常的说教常常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进而加剧逆反心理,使孩子们听不进去父母的劝说,严重的还会出现与父母作对的情况。因此我鼓励家长们建立与孩子之间的平等关系,促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通常建议家长,要建立平等关系,首先可以从日常对话的口吻着手改变自己,再也不要居高临下地命令孩子、说教孩子,而是以朋友的姿态,平等地去对话,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许多家长重视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提醒学生践行学习习惯时如果说:“你怎么写完作业不预习新课?你应该把做错的题目都汇总起来!”等等,孩子十分容易不耐烦,不仅不喜欢家长这样的语气和姿态,而且会对家长提出来的建议和要求不以为然。而如果家长以平等的态度说:“已经写完作业啦?我觉得你可以预习一下新课,这样就又跑在别人前面了!题目做错不要紧,谁都有出错的时候,咱们可以把它总结出来,以后常翻看一下,下次就做对了!”我所接触的一些家庭里,许多孩子会把自己的父母当成知心朋友,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父母分享。其中有一位同学,自入学以来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他的父母告诉我,他们至少每周都会找一个大家都不忙时候,坐下来谈谈心,玩玩成语接龙、“24点”之类的游戏,同时他们从不会把坏心情带回家,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也不会在第一时间指责孩子等等,因此在家里他们与孩子是平等的,家庭氛围也是和谐健康的。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建立平等关系、优化家庭氛围开始,以朋友的身份走近孩子,才能让他们更愿意接受建议和引导。
        二、父母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学习榜样
        家庭教育的主要施动者是父母,父母如果能够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学习榜样,则可以使家庭教育更加成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家长也可以找到巧妙的家庭教育方法,以自己的榜样力量带动孩子。
        之前带的班级里有一名男同学,每天放学回家都要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父母为此经常批评他,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家长会时,这名男生的母亲找到我聊孩子看电视成瘾的问题。我对家长说:“孩子的很多坏习惯不要一味地想要去批评他、强制他,而是要先思考,他到底是怎么养成这样的习惯的?是不是小的时候看电视成瘾家长没有注意到?”家长听了我的话有些惭愧,她说孩子应该是受自己影响,她本身就是一个爱看电视的人,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她就经常看电视到深夜,而孩子也在一旁跟着看电视,自然而然养成了爱看电视的习惯。我对家长说:“既然这个不好的习惯是您‘培养’出来的,那么解铃还须系铃人,您可以以身作则,带着孩子一起戒掉看电视的‘瘾’啊!”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到那个学期末时,家长再次找到我表示感谢,她说,在我的建议之下,她与孩子约定只要妈妈忍住不看电视,孩子也要跟妈妈比赛,忍住不去看电视。同时,孩子刚开始在没有电视的环境下写作业有些不适应,她就会也在一旁看书、办公,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到了学期末的时候,孩子终于养成了一心一意写作业的习惯,同时也戒掉了看电视的“瘾”。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感染学生,孩子们从小时候的模仿到长大以后的对照,都会把父母看成是标榜的对象,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应以身作则,先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三、以引导为主,以督促检查为辅
        初中生已经褪去了小学时代的青涩幼稚,心智发展趋于成熟,因此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应该是自然的、讲究方式方法的,而不是命令式的、强制的。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问题上,家长可以采用以引导为主、以检查督促为辅的家庭教育方式。
        班级里有一名女生一向学习很踏实,她十分文静、腼腆,平时也很少围在老师身边问问题,突然一天她主动向我请教了几个难题,令我非常惊讶。在解答完她的问题后,我对她说:“原来从来没有问题,现在也能主动找老师问问题了,进步真的很大!”后来她告诉我,是因为做作业的时候发现有一些题目不会做,就只好空着,她的妈妈问明原因后对她说:“你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听课状态了,这些题目的知识点是不是老师课堂上讲过的,是没有认真听?还是认真听了没听懂?”她反思了一下,觉得应该是在课堂上效率不高造成的。于是妈妈鼓励她把不会的问题记下来到了学校问问老师,但是她告诉妈妈害怕老师批评自己上课不好好听讲,妈妈告诉她只有这样才能吸取教训,促使她以后提升听课的效率,并且还要检查她这些题目的解答情况,看看她是否去请教了老师。这样引导为主、督促检查为辅的家庭教育方式帮助她养成反思和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也有的放矢地促使孩子将压力转化为了学习的动力。
        四、尝试角色互换,做孩子的“学生”
        许多孩子在获得知识、破解难题后都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不妨充分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让孩子做自己的“老师”,尝试角色互换,通过这样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一些优秀的学习习惯。
        之前班里总是考第一名的一个女同学,她的愿望是当一名人民教师,她也特别喜欢给同学们讲解问题,喜欢充当老师的角色。初中的数理化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课程,这些科目如果学不好非常容易把成绩拉开距离,为了促使孩子可以学得好这些课程,这名女同学的家长常常鼓励她做自己的“老师”,让孩子每天抽出一小会儿的时间讲解一道数学、物理或者化学的难题,他们还特意为孩子讲课买了家用的黑板和粉笔,一家人围在黑板前津津有味地听孩子讲课,同时还会模仿学生的样子给这位“老师”提出许多问题,让“老师”来解答。据家长反馈,因为每天做“老师”的时间是短暂而又宝贵的,所以孩子每次都会选最难的题目来讲解,讲得十分投入,也特别透彻。通过讲解、家长的提问促使孩子将知识点再度回顾,不仅可以巩固已学到的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举一反三,这样自主回顾知识、查漏补缺以及举一反三不正是初中生学习所需的良好习惯吗?通过家长做“学生”、孩子做“老师”这样角色互换的尝试,孩子可以体验到当老师的感觉,更加明白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进而慢慢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方法自然而又新颖,得到了学生和家长双方的认可。
        父母与孩子构建平等的关系可以促成和谐的家庭氛围,进而以朋友的身份探讨优秀的学习习惯,是孩子们愿意接受的方式;父母为孩子树立学习榜样、引导为主、督促检查为辅以及鼓励孩子做自己的“老师”等方式都可以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的方式和策略多种多样,今后我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总结好的做法,努力帮助更多家长为孩子的学习增添助力。
        参考文献:
        [1]陈小平.让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试论初中班主任角度分析家庭教育[J].新课程(中学),2014,(07).
        [2]杨德群,杨冬梅.论家庭教育环境与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关系[J].成才之路,2016,(11).
        [3]赵林溪.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汉中市汉台区为例[D].陕西理工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