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纛
北京市中央商务区实验学校 100022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通过讨论探究能构促进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我在教学中开展了用工作纸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探索,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利用工作纸进行字词教学,丰富知识积累
有老师认为,孩子们都是初中生了,字词教学已不是重点,他们喜欢让学生在课下解决字词问题,自己默写,让家长听写,查字典解释意思,自己选择成语造句,第二天一早,给字词作业判个大红勾就了事,美其名曰:自主学习;还有的教师只是在课上检查预习环节时,象征性地检测一下书写和词义,找和别同学用词语造个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生字词,一概不去理睬。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语文课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这就把识字、写字能力提高到与读写、交际能力同等的位置了。因此,在新授课中,我会指导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容易写错、读错、理解错的词语,在此基础上辨析多音字的读音,形似字的意思。例如,笔者在教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歌时,学生对“伤痕累累”中“累”的读音有些拿不准,于是孩子们习惯性地查词典,了解到如果它是“连续成串”的意思时,读[ léi ],如“硕果累累”,当它是“多余,不简洁”的意思时,也读[ léi ],如“累赘”;当它是“疲乏,过劳”的意思读[ lèi ],如“劳累。累乏。”;当它是“连续,重叠,堆积”的意思读[ lěi ],如“日积月累、连篇累牍。”通过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加深了对“累”的读音和意思的了解,知道根据意思辨析读音,同时,用马克笔写在工作纸上,字的大小一定要大些,便于学生能看得见,写完后贴在黑板或者粘板上,给全部同学讲解,加深和扩充“累”字音字义的了解。这比老师通过PPT的形式展示的效果要好得多,也减轻了老师做PPT的负担。
再例如,笔者在带领同学学习《变色龙》一文时,遇到“无精打采”这个成语中的“采”字,学生老和“彩”搞混淆,这明显是因为对这两个字的意思不理解。所以笔者让学生查阅这两个字的本意和引申义,并让学生们写在工作纸上,互相审阅之后,推荐写得最好的小组展示工作纸,用磁铁扣贴在黑板上,然后推荐这组的一位学生向全班解说说:“采”是个会意字,从爪从木,表示用手去采摘树上的果实,引申为搜集、开发,如“采用、采纳”,它还跟精神、神色有关,如“无精打采、兴高采烈”;而“彩”是个形声字,左边的“采”是个声符,表示读音,右边的“彡”是意符,表示意思,意义常跟色彩、毛发有关。比如,“彪”字和老虎身上的花纹有关;“彤”左边的“丹”是红色,所以“彤”字指用红色涂饰器物;彩”多指各种颜色,如“五彩缤纷”,还表示称赞的欢呼声,如喝彩,也指赌博或游戏中赢得财物,如“中彩”。经过小组学生讲解,学生对“彩”和“采”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二、利用工作纸进行人物分析,图文转换,形象直观,解说有依据
“图文转换是指以文绘图或以文叙图。” 例如:在上《骆驼祥子》的重点突破课的时候,笔者引导学生以文本形式梳理了祥子在外貌、爱好、拉车态度、买车愿望四个方面的变化,以此为基础绘制祥子人生变化的流程图,在课上运用自己的语言分享交流本组流程图,整个过程实现了以文绘图和以文叙图两种转换。
图文转换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形象直观地呈现自己的理解,为同伴交流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的学习工具,为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搭建平台,从而实现理解的深化。
采用图文转换的方法,并把图形绘制在大的工作纸上,这样呈现出来的图形直观形象,学生在解说的时候因为有工作纸,依据工作纸,学生解说时更有条理性。
三、利用工作进行纸错题纠正,梳理答题思路,思维有层次
学生做完练习和检测的之后,对于错题的讲解,一直是我们觉得较难的一点,很长时间以来,在随堂教学中一直是老师讲题,但是收效甚微。基于以上问题,有许多老师一直在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比如,经过小组讨论之后让学生讲题,但因为没有吸引眼球的可视化的呈现内容,在听其他学生讲解时,听讲学生的注意力不太集中,导致吸收效果不是太好,学生分析思路不清和答题要点不明确。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引导小组成员在讨论中用马克笔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较大的工作纸上,工作纸上写上答题的要点和错题思路解析,安排做错题的孩子进行讲解。在小组讨论中能力较弱的孩子必须要关注,只有关注他们,让他们说和思考,他们才能真正融入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效率问题。比如在学习《天下第一楼》的时候,在结合课后习题三进行京味语言品析的时候,学生出现了如下问题:1.不符合答题格式,分析思路不清。2. 理解不了课文内容。
3. 分析没有深度、没有根据、笼统分。怎样有效地教给孩子语言赏析的方法呢?笔者在对错题进行分类之后,分配给相关小组进行讨论,对这些同学的赏析进行修改,呈现在工作纸上,工作纸用磁扣粘贴在黑板上来,并让赏析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讲解,其余同学进行质疑,并提出其它修改建议,最后再把赏析试题写在错题本上,学生知道从具体的词语出发分析语言特点和内容的角度分析,这样,落实到错题本上的京味语言赏析思路更加清晰,答案要点更加明确。
四、利用工作纸进行作文修改,明确要求,合作修改
作文修改一直是老师们和同学们头痛的存在。面批固然好,但是会占用很多时间,涉及的学生面也较小,对个别学生适合。我们的作文现状是,很多学生对作文标准的认识不清楚,或者对作文要求落实不到位作文写作中,如何解决作文评改费力费时但收效甚微的问题?如何让作文评分标准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笔者在上作文评讲课时,把全班分成3各小组,每组对老师给分最高的作文进行评价,我在黑板上写出评价的要点,学生依据评价点评价高分作文的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并写在工作纸上,然后让小组内的同学分别上讲台讲解,讲解完后重新写作,写完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修改,评价修改后再交给本人再修改,修改完后对本小组内作文水平较低的同学进行反复修改或者重写,最后,小组成员觉得修改较好后再给老师批阅,这样学生之间的作文评改更有动力,因为孩子们都想得到伙伴们的肯定赞扬,不想在同伴面前落后,这对作文修改来说能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例如,笔者在学生写完海淀2018年的二模作文《第四极,我来了》或《我有隐形的本领》并评分后,就在课上引导学生根据作文的要求进行互评互改,追踪评改,收效较好。
在小组合作中引入工作纸,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呈现成果更加直观形象,能更好地吸引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弊端,就是课堂进展较慢,怎样做到既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需要教师合理减少教学任务,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把工作纸更好的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索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只要坚持做研究,想法转弊为利,就一定能够有更多更好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王玉建.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成长——对语文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思考[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0年01期.
【2】单黎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4】吴欣歆,许艳.书册阅读教学现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