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安徽建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1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脚步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对于城市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五位一体”战略布局的提出,都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其中,建筑设计工作中的给水排水设计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安全和舒适度息息相关。对此,文章从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的节能节水措施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如何科学开展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节水工作,选取最贴近实际、最具有效率的节水措施,保障相关住户、商户的生活与生产效率,减少水费支出,进而在整体上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节水
引言
随着城市化发展效率的提升,给排水工程的地位逐渐提高,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在扩建,建筑工程不断增加,为达到人们生活需求,优化生活环境,城内绿化在扩大,水池、喷泉也成为环境建设不可缺少的因素,这就导致水资源消耗严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将节水节能技术运用到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给予一定的空间实施节水节能技术,运用新型材料,实现节能目标,提高建筑用水的利用率,从而提升经济价值。
1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重要性分析
经济建设中,我国越来越重视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研究,水资源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受到重视,人们的节水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当前的建筑行业发展中,节水理念也逐渐渗透,将其与建筑行业结合,应用到建筑行业给排水设计中,实现节约资源减少能耗。节水理念的不断深入,新的建筑节能技术和方式的推广,能有效降低建筑的施工成本,也能有效缩减建筑后期使用过程中的消耗,避免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最终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给排水设计工作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将节水理念与建筑设计有效结合,提升施工人员对节水的认识,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一些建筑企业忽视了节水意识的应用,带来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市场中也存在一些给排水设备不能符合当前建筑施工标准要求,导致建筑后期使用中出现一些诸如漏水等问题,影响到人们的正常使用,建筑的体验感较差。因此,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中,需要重视融入节水意识,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节约水资源,有效处理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减少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2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
2.1中水回收利用
大部分建筑物业主对中水的使用频率提高,生产、生活更是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废水,并辅之节水节能技术,就能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对收集的废水进行过滤、净化、消毒等操作,使处理后的废水转化为中水,而中水可以使用在冲厕、浇灌以及施工等活动中,虽然不能直接应用到生产生活中,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减少了环境的负担,但从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需要考虑到现阶段的发展程度,引进一些科技水平更高的设备或者新型材料,提高节水节能技术在中水回收利用中的作用,并推进该项技术的充分应用与持续创新,最大程度地实现节水效果,同时又能减少建筑施工的资金投入,增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2合理利用市政供水管网中的余压
在开展绿色建筑工程中的给水排水系统建设工作时,应当综合考量建筑物在市政供水管网中所处的位置,对管网的实际供水压力进行科学的测量。结合这一数据,选用合理的二次供水系统,科学利用管网余压,部署更为节能的建筑供水方案,减少二次加压耗费的能源。一般而言,对于四层及四层以下的低楼层,可以直接利用市政管网的余压进行供水;对于高楼层,可采用合理的二次供水设备分区进行供水。目前多采用无负压变频供水系统,此系统可充分利用管网余压节约能源,且还具有全封闭、无污染、占地少、运行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的优势。
2.3科学控制水压
城市居民用水具有集中性的特点,因此为了保证大量用户可以同时用水,给水管道需要保持一定的压力,但是过高的压力会造成给水系统的损坏,因此,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保证居民用水压力的同时,尽量降低水压力,避免对给水系统造成破坏并通过分区供水的方式,降低管道压力,避免高压对管道接口处造成的损害。具体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当生活给水系统分区供水时,各分区的静水压力不大于0.45MPa。②生活给水系统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0MPa,并应满足卫生器具工作压力的要求。③住宅入户管供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非住宅类居住建筑入户管供水压力不大于0.35MPa。
2.4科学避免管网漏损
在开展绿色建筑物的建设工作时,应当使用更具有密闭性、耐腐蚀、寿命长的阀门、管道及相关设备,避免管网漏损,减少管道供水与输送途中损失的水量。在选取给水管道时,应当避免选取容易产生水锈、污染水质的管材,宜选用塑料给水管、金属塑料复合管及经防腐处理的钢管和相应阀门管件,保障输水水质。此外,应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情况选用合理的管道敷设方式。室外管道应敷设在冰冻线之下,并充分考虑到管顶覆土满足外力荷载。室内管道应根据室内环境温度考虑是否设置保温层及设置防震防碰撞措施,从而避免各种极端状况下发生的水管破损事故,降低漏水带来的水资源浪费风险。同时应按不同使用性质及计费标准分类分别设置水表,统计楼层和楼栋的整体用水情况,避免偷水、改装水表等不良现象,保障阶梯水价的顺利推行,并以此为工具,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2.5太阳能加热生活用水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热水,伴随我国对新能源研究的不断深入,太阳能技术在建筑物施工中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很多建筑物应用太阳能对供水实行加热,达到缓解煤气、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的目的。但是,太阳能的应用受地域因素的影响很大,一些地域光照条件不强,不能提供足够的太阳能对供水实行加热,并且现阶段太阳能加热技术实际效率还不够高,导致太阳能加热系统的施工成本比传统能源的施工成本高出很多;因此,建筑设计师在给水设计当中,若要应用太阳能为业主加热生活用水,还需将经济效益、施工成本等因素考虑进去。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安装太阳能之前还需找到最佳的光照位置,以此为太阳能装置找到最佳的安装位置。在最佳安装位置处测试太阳能是否满足太阳能安装的条件,若满足,方可进行安装。
2.6重视消防水的节水措施
同一建筑或者是同一个片区的建筑,可以使用一个消防池,采取区域集中消防加压贮水系统,改变原有的单一消防贮水系统的模式,这样一方面能节省工程建设的成本,同时也能减少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方便后期的管理,避免因后期定期更换消防贮水带来的浪费。要确保消防水的质量,提升其利用率,可以将消防水池建设与生活杂水池建设结合,让消防水池水流动起来,实现一水多用。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的能耗巨大,尤其是对水资源的消耗。在当前我国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背景下,要将绿色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到建筑行业中,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给排水设计过程中,要融入节水观念,并借助先进的节水措施进行设计,从建筑建设实际和后期人们的使用角度出发,分析当前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建筑的节水性能,实现资源的节约,提升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毕锦飞.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能减排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1):57-58.
[2]刘向前.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节水节能设计与技术措施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5):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