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中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于婷婷
[导读]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虽然实现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导致社会资源的紧缺,诸如雾霾、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严重

        于婷婷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1026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虽然实现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也导致社会资源的紧缺,诸如雾霾、水资源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严重,更是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危险,全球气候变暖致使一些国家的国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加上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加,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都让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日渐剧烈,要想促使城市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其关键之处就是全面开展绿色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做好生态理念的不断渗透和应用。
关键词:住宅建筑;生态环境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愈加严重,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立体绿化这一新的形式和技术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立体绿化是指采用攀援植物绿化建筑物的多个面,绿化范围包括屋顶、墙面、栏杆、护坡等。相比其他绿化形式,立体绿化在植物品种选择、色块搭配等方面更加自由,且安装、拆卸灵活。通过立面绿化,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亲近绿色、亲近自然的空间,在城市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环保理念的概述
        生态环保理念的含义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提出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就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建筑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从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使得人、自然以及建筑这三者之间可以达到和谐相处,形成自然统一。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采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并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人类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阶段,并在每个阶段对建筑采用生态环保理念,对建筑的材料和布局进行控制,减少建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成本,从而实现低碳环保的建筑
二、高层建筑的生态设计原则
        2.1节能环保
        要尽可能多地使用可再生资源来代替消耗量较大,且会产生有毒有害废气的能源,注重材料的绿色性和节能性,避免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其次降低对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充分利用环境和资源所提供的条件,合理使用风能、太阳能代替原有的煤炭、石油等一次性能源;最后要注重节能技术、节能材料、节能化装置等的应用,尽可能采用可循环回收利用、储热、蓄能、存能等方式来降低能源消耗,在满足日常消耗情况下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2因地制宜
        建筑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就是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气息和气候条件,生态建筑设计切不可忽视这些基本要素,即生态建筑应有明显的本土和地域化特征,要综合考虑地质学、建筑学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合理融入生态设计理念,实现建筑场地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因此在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根据当地常用的建筑材料设计建筑的维护结构和构造,根据当地日照、通风等气候条件设计采光照明和通风系统,根据当地地势特性设计便捷流畅的排水系统,根据当地人文景观、生活习惯等生态元素设计符合当地人审美的建筑物外观和实用的功能空间形式,通过各种科学化、环保化和绿色化的设计,既满足当地实际建筑需求,又能缓解其资源紧张、生态破坏情况,还能促进当地相关建筑产业的发展。
        2.3生态平衡原则
        在进行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的开展需要依据多个方面的原则,其中促使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得到维系与保持是其基本原则。

在该原则中明确提出,在进行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关于有关评价标准方面,不可以将经济效益做为单一标准,而是在开展生态平衡建设活动的前提下,对能耗与污染比较高的经济发展模式做出降低,实现碳排放量的缩减,促使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目标顺利完成。在开展绿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针对所属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水文等条件,还可以作出系统的考量,认真开展空间规划工作,促使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得到提升,利用适宜的空间形态,促使其能够与原本的生态环境相适应,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原有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三、生态保护视角下的住宅建筑设计
        3.1优化整体设计方案
        设计人员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要注重对项目整体建设方案集中优化,明确方案设计重点,确保项目建设造价能得到有效控制。要保障设计人员对各项专业技术以及多项理论知识深入学习。要注重整合科学化的造价控制技术、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选取专业化施工技术,为提高项目施工效率奠定基础。要注重整合财会管理技术应用,用于建筑项目财会审核能力强化,保障项目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成本控制能满足规范化要求。要注重对建筑工程项目现场各类材料堆放与存储位置合理分析。例如在优化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施工方案过程中,注重对材料购置合理划分,做好进场材料规范化堆放管理。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设计部门要注重综合分析项目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施工成本以及施工效率等诸多影响要素,这样能设计出更为规范化的建筑施工方案。
        3.2加强绿色节能设计绿化设计高层建筑的绿色生态设计不仅体现在建筑物外部,还可以在建筑室内,一是根据绿化植物的生长特性、建筑物外可利用空间、建筑物所在地生态气候特点等运用合理布局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景观植物进行配置,例如在朝阳的墙面周围种植爬型或高大直立型植物,不仅可以体现整个居住区的美观性,还可以调节室内温度、空气质量,提高了高层住宅建筑的居住品质,二是在高层建筑公共区域营造小型的生态系统,打造具有自然特点的绿化平台,既可以缓解人们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还可以净化空气。
        3.3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
        在绿色施工理念下开展建筑施工作业,需要尽可能选择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结合项目建设需要,选择具备节能降耗的施工技术,尽可能的降低工程作业对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为了顺利的推进工程作业,还应该聘请优秀的管理人才,在具备专业能力以及相应知识的管理人才带领下开展施工作业,进一步挖掘绿色施工管理潜在的作用,让管理人才在现场完成施工指挥工作,提升材料、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在我国大力推进节能环保工作的过程中,施工企业必须意识到自身工作的特殊性,为了使企业可以持续长久的发展,必须要将施工作业造成的污染降至最低,让企业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这是保障职业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另外,企业应该发现管理人才对项目顺利推进起到的作用,应该组建现代化施工团队,借助人力资源优势让施工作业可以按照设定的方向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剧增,城市环境污染愈加严重。城市用地紧张,地面绿化发展空间越来越少,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势在必行。仅依靠扩大地面绿化用地面积的方式,已无法满足当前发展趋势,面对这样的环境压力,必须采取新措施、新技术。立体绿化是对建筑物横、竖向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一种绿化方式,可有效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和绿化覆盖率,缓解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景观技术,为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寇有观.学习弘扬生态文明思想策划建设智慧生态城乡[J].办公自动化,2019,24(04):8-21.
[2]陈晓婕.绿色建筑对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9,44(01):190-194.
[3]薛超凡.城市的共享“绿肺”——城市公共景观与环境生态绿化设计探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8,29(05):111-115.
[4]陈思杰.高层居住小区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实践[J].建筑设计管理,2018,35(04):89-91.
[5]鲍学英,王恩茂.影响绿色建筑投资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工程造价管理,2010(05):4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