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
连云港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摘要: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可能会因为自身材料特点及结构差异而诱发块体裂缝现象,进而对建筑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危及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弥补和解决上述问题,其一般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预留主体混凝土空间的缓冲区,在主体混凝土浇筑及变形结束后,再进行缓冲缝隙混凝土浇捣,从而将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达到设计要求。基于此,以下对房建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建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存在着放热的过程,如果不注意控制温度,混凝土将出现开裂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目前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很好地避免该现象的发生。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标准及有关规定施工规范中,应在基础层、墙体和横梁的相应位置设置临时施工缝,并设置后浇带。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合理划分等技术措施。
1后浇带施工技术原理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先放后抗,抗放兼施”的基本原理。在建筑施工阶段,为了避免超长混凝土出现结构开裂现象,并且减少伸缩缝的设置,就需要尽量降低温度收缩应力对整个建筑结构抗裂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因环境温度变化、结构不均匀沉降、混凝土收缩等引起的变形,且在后续阶段温差和收缩变形将会逐渐变小,从而出现了结构早期“裂缝活动期”,尤其是在施工和养护条件多变、较差的情况下。此时,为了降低温度收缩应力、解决部分伸缩缝、避免早期裂缝的出现,可以引入后浇带施工技术,其能够提前释放混凝土结构在后浇带未封闭前所产生的温度收缩应力,而且在后浇带封闭后还可以通过整个结构来对剩余温度收缩应力进行抵抗,从而使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大于结构中存留的温度收缩应力,进而达到控制伸缩缝的目的。
2重要作用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建筑结构是一个整体,但是在混凝土建筑中,建筑面积太大时,需要将整体拆分为几个部分并暂时分开浇筑施工,待分部完成施工后对中间留缝部分浇筑混凝土,将部分连接件按浇筑成一体的混凝土结构,由此解决建筑结构差异沉降的问题。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分为几部分,构件内部经过收缩之后,在一定时间再后浇筑施工缝的混凝土并将各部分连接为整体。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后的完整性,应注意调整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调整高度差,调整高度差的目的是为各部分预留沉降差,先对各部分进行沉降计算,计算后根据需求,降低某一部分的标高设定以及提高另一部分的标高设定,通过这种方式为各部分预留高度差,以此使得各部分在施工后仍然保持标高近似的状态,以降低因建筑各部分因高差多大而产生开裂的问题;其次,调整时间差,通过合理安排时间的顺序,保证建筑各部分沉降趋于一致;第三是调节压力差,其是通过降低土压力的方式来降低地基附加压力,比如通过使用十字交叉梁基础结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土压力,这样可以使上下下部的沉降接近。
3房建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3.1施工时间和材料选取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浇筑时间给予科学、合理的把握,一般要求在建筑施工主体混凝体浇筑结束后,待大部分沉降(50%)完成后开展后浇带的浇筑施工。通常情况下,建筑构件混凝土的收缩时间基本上在两个月内完成,因此需要后浇带施工把控好该时间范围。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还需要把握好混凝土材料的选取工作,因此不同性质的混凝土会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而产生不同的收缩现象,因此后浇带混凝土标号最好超过周围混凝土一个标号,并要求具备良好的伸缩性,以此来确保后浇带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后浇带施工阶段,还需要合理选择钢筋型号,并结合现场科学的计算和测定,来对钢筋材料进行选择,以期更好的提高其性能。
3.2模板支撑技术要点
在开展建筑工程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对施工的部位进行相应模板支撑的设置。严格按照工程设计人员事先规划和区分好的后浇带的分布区,在对应的混凝土的浇筑区域,进行模板支撑的设计工作。施工人员应该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开展模板框架的支撑设计工作,从而有效保证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合理计算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设中的缝隙宽度
后浇带宽度测算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全面考虑,才能保证宽度的适中,全面解决好建筑的裂缝、变形等问题。那么,进行宽度计算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后浇带技术留的缝隙能不能破坏整座建筑强度,确保质量与安全。在整体工程设计基础上,要对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提前做好后浇带设置,对各部位的位置做好测算是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对于一般建筑而言,缝隙宽度是800~1200mm。找到主要受力点,根据具体的情况,对缝隙进行合理预留,随时留意预留缝隙是否发生变化,避免建筑结构功能破坏,影响建筑整体安全与质量。
3.4混凝土级配与浇筑技术要点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选择在施工现场将混凝土进行搅拌,之后再将其应用于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中。根据有关单位和部门规定的施工要求和标准,应该尽可能地采用高等级的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灌。另外,工作人员还要严格落实好混凝土搅拌的比例问题,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搅拌比例是按照所选材料的性能以及质量来确定的。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把控好材料的数量,确保混凝土进行充分地搅拌,防止因为搅拌不均匀而导致局部出现膨胀,这样会严重损害混凝土的质量,也不利于浇灌工作的顺利开展。
3.5断面形式选择和施工时间确定
后浇带的断面形式要与混凝土截面形式保持一致,这样一方面是为避免受力不均引发的结构变形、歪曲问题,一方面也是为控制裂缝现象,优化混凝土结构质量。建筑后浇带施工时间一般是在基础和裙楼结构施工完成后,沉降施工处理前进行,工作人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后浇带施工内容,严格按照工序要求做好前期准备、施工、后期检查作业,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在裙楼施X中,由于裙楼结构会随着荷载增加而出现沉降问题,且沉降速度相对较快,与主体结构沉降存在较大反差,所以在后浇带施工中,要先解决裙楼与主体结构沉降问题,再开展施工作业,注重施工质量。同时充分考虑施工季节、施工材料、地质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安排后浇带施工时间,做好建筑工程各个施工项目之间的协调处理,保障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
结束语
在超长混凝土结构中,通过合理设置现浇混凝土配合比,同时采取后浇带施工技术,及时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可有效抑制超长结构的变形,提高混凝土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降低温度和收缩引起的结构裂缝。最终实现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和缩短工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龙永焯.建筑工程中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低碳世界,2020,10(06):119+122.
[2]陈正洪,周鹏,王雨竹.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05):59-60.
[3]戴必峰.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优化探讨[J].农家参谋,2020(05):147.
[4]张骁,周云,简波.房建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4):48-49.
[5]方建锋,傅忠.建筑工程超长结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