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召迪
(和龙市第一高级中学校 133500)
我的题目是“我是谁”,这里我并不打算讨论我对自己的认识和自我定位,而是作为一个教龄十多年、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的高中教师,来谈谈我要如何帮助学生对待“我是谁”的问题。下面我从理论认识、实践、启示三方面来浅论此问题。
一、同一性理论认识
美国新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认为,个体为了达到成熟,必须经历八个社会发展阶段,即信任对怀疑、自主对羞愧和疑虑、主动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对停滞和自我整合对失望,在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冲突或者危机。这些危机是各个阶段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有可能是发展的机遇,也有可能导致灾难。第五阶段即青少年期,也是笔者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埃里克森关注的重点。青少年期是个体形成同一性的关键期,这一阶段个体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同一性,克服同一性混乱。什么是同一性?同一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它是关于“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在社会中的适当位置是什么”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有研究者经调查发现,有一半的青少年处于同一性混乱或早闭阶段,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存在个体差异。影响同一性发展的因素有认知发展水平、家庭教养方式、学校和同伴影响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几方面(孟四清,刘金明,佟德强2019)。有学者认为,专制型和放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都会导致同一性发展出现问题,而民主型父母的典型特征是“如果这样做有道理,你就去做吧”,这种教养方式培养了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促进了个体的主动探索精神,因而有利于统一性的顺利发展。(范翠英,孙晓军,2013)。
谈到学校影响,有学者经调查发现,部分班主任对于管理育人缺乏诚挚的责任感,不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学者们建议班主任要明白,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带动、助力学生的成长,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自主成长和自主管理,而不是相反(刘凤英,2019)。
笔者认为,班主任或者其他任课教师应该有效引导青少年思考“我是谁?”“我的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提升他们对自我的认知水平,尊重他们的不同体验,引导他们自主选择,不断调节自我定位。
二、教育教学中的案例
每带一届高一,我都会要求学生考虑自己的理想大学和理想专业,再让宣传委员在班级墙上贴上 “目标决定我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字, 然后让学生画上梦想树,最后让所有学生把理想大学和理想专业的名字挂上去。2014届有个叫温馨的学生,她的理想是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的英语系,然而,她的基础并不那么扎实,不过在人生理想目标制定以后,这个女孩儿不断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最终在2017年考入也地处北京的中国石油大学英语系。虽然没有正中目标,也是无限接近了。下面是我对她的教育故事。
在商业经营和教育教学中有个心理学概念,叫做皮格马利翁期待效应。期待效应通常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教育者只要诚心诚意寄希望于受教育者,那么受教育者将会按教育者的期待去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爱,有如催化剂,加热剂。
班里有个女孩长得又高又瘦,刚进班级的时候,她跟一个男生走得很近,就是学生眼中的对象, 她愿意化妆,学习上没有太高的自我要求,而且跟那些特能玩特能打扮的女生来往密切。然而她却性格温和,尊敬老师,朗读课文时声音优美,字写得漂亮,英语语音语调超棒,就是班级学唱一首歌,她也是唱得有模有样,经过观察,我断定这是一位有善根有灵气的孩子,如果精心培养,一定会很出色。于是我们有了:
1.欣赏式的鼓励,共同树立适宜的目标。
2.经常的悄悄话。
3.加强备课,加强学习钻研,所教学科有底气,说话才硬气,先从所教学科入手,培养她成尖子生。
4.高二时她的英语就能达到130分以上了,对我十分尊敬,愿意亲近我,时常交给我她抢先第一完成我发下去的习题卷,现在班级有这样一个小氛围,老师发下卷子课间马上写,谁要是先写完,自豪得上了天。现在她的英语做题准确率很高,错题分数不到5分,高考英语145分没有太大问题。
5.与科任老师和家长协作培养。其实我给她的建议是她要在各学科上科学地分配时间。对于她不太有感觉的数学,我硬性规定她做了很多知识梳理,做了很多习题,数学老师对她也进行学法指导,虽然成绩不高,可是现在在班级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他科也加倍努力,看到她的实力越来越接近全校第一名的付倬璘,心里很欣慰。后来,师生默契,直至她高考中金榜题名。所以,高中伊始,建立考学目标有利于学生们探索真正的自我。
在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一相当数量的学生认知水平尚且达不到成熟阶段,同一性处于混乱或早闭阶段。此时急需得到师长的认可、肯定、支持和理性矫治。现在想来这个孩子当时的自我认知和同一性发展存在问题的,我后来给与他自我调整的空间,对孩子的心态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三、对今后的启示
作为班主任我应该根据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我决定新学期做到以下几点:
1.在班级建立报刊角。平时在校内,学生不可以带手机,回家还要写作业,他们能够浏览新闻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在班级每天中午抽出一段儿时间读报,提升学生的认知复杂度。
2.鼓励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填写理想大学和职业规划等调查表。也要召开“理想大学“的主题班会。
3.科学发放成绩等评价信息。每个孩子都有1万个可能,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抱有希望,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潜力是很大的,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强烈期待。
4.通过课堂教学和集体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探索自我,应对压力,形成健康和谐的自我内部世界。
总之,无论作为一名教育者,还是一名和谐社会的构建个体,笔者决定今后进一步学习“心理发展与教育“的课程,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我是谁”的问题,更阳光心态的对待身边人。
参考文献
[1]范翠英,孙晓军.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M].湖北省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001-331.
[2]孟四清,刘金明,佟德强.中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现状调查 及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9,(2):79-82.
[3]刘凤英.浅析新入职班主任同一性思维意识不强的根源及解决路径[J].创新教育,2019:39.
[4]周旻.高中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矫治例析[J].中小学教育,2019,(1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