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诗意”欣赏与写作任务群精准化教学刍议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3期   作者:1严晓鸿 2姜春吉
[导读] 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新样态。
        1严晓鸿  2姜春吉
        1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  2杭州市余杭区星桥中学  

        摘  要:大单元学习任务群教学是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新样态。课堂如何才能完成新课标既定的教学任务,关键在于对教学任务的准确理解,精准分解成具体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精准挑选本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精准选择适切的教学方式,精准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精准研制科学的教学评价指标。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实现精准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诗词欣赏与写作  任务群教学  精准化  
        日前,某校一青年教师在开区观摩课,教的是部编人教版教材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生命的诗意”,教学思路是“意象——心境——生命的诗意”,教学过程大致安排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自主填写,预习填表。
活动二:小组交流,确定意象。
活动三:师生品味,理解诗意。
活动四:选取意象,撰写札记。
        课堂氛围有点闷,老师尽管尽力构画的教学蓝图,却最终没有得以诗意呈现。本课堂教学最大的遗憾是教学任务错位,将第一单元“青春的价值”学习任务张冠李戴到本单元上了。
课程素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制定的精准化是新课标教学基本要求。“生命的诗意”单元教学如何才能教得好,这就取决于单元学习任务的正确定位,取决于文本内容的价值发掘,取决于教学方式的适切可行,取决于教学过程得当的活动安排和教学评价的科学导向。
        一、素养精准化:语文学素养的界定是由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化和语言文字是语文最重要元素,思维和审美也是贯穿语文学习始终的重要能力元素。语文课程既担负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大元素的认知,更是担当着这四大元素旷日持久的“养成”任务。
        那么,诗词作为文学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四大素养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呢?这主要是由古诗词本身的质性决定的。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它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语言素养主要包括诗词音韵格律、语言锤炼和语言特点等。
诗词思维素养主要包括诗词丰富的联想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鉴赏评价力(抽象思维能力)等。
诗词审美素养主要包括在诗词的语言韵律美和凝练美、形象(意象)美、意境美、艺术美和情趣美等。
诗词文化素养主要包括诗词的体裁题材、作者经历、创作背景、作品风格和诗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等。
        二、目标精准化:新课标部编人教版教材的大单元教学目标是由一群任务构成的。同是诗歌鉴赏与创作的学习任务群,“人生的诗意”单元的教学任务显然不同于第一单元“青春的价值”。
        “青春的价值”的教学目标:感动、感受、思考、欣赏和讨论文学作品的主题;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感受不同语言风格;联系特定历史背景理解作品内涵,结合阅读感受小说的(细节)描写艺术,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借鉴诗歌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手法,写诗编诗集等。
        “生命的诗意”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知人论世”“因声求气”“表达技巧”等途径感受、理解、品评“诗意”,以及撰写文学评论等。通过诗歌意象,揣摩诗歌作品意蕴已不再是本单元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了。
        每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应该准确明了具体的任务,绝不可不可含糊不清,不可模棱两可,不可似是而非,不可简单重复。
        三、内容精准化:本单元八篇诗词,都是为完成单元学习任务群服务的。

新课标的大单元任务群教学和原课标的语篇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是根据教学目标任务来选择语篇来设计教学的;后者是根据语篇文本特点来确定教学目标任务的。因此,为实现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就要选择典型语篇或典型语段来组织任务群教学活动。
        学习任务一:学习“知人论世”方法,深入理解作品意蕴。其教学内容就要选择查找、收集、交流和探讨相关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只有了解杜甫及其所处的时代,才能更好地理解《登高》中忧国伤时、悲秋苦病的深沉情思;只有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其写作背景,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壮志难酬和旷达洒脱的豪情。
        学习任务二:学习“因声求气”的方法,体会古诗词的音韵美。其教学内容就要选择情感强烈或富于变化的诗词作品。学生只有揣摩诗词的情感基调、情绪变化,划出音韵节奏,搜集相关经典性和示范性音频视频资料,学习借鉴专业技能,选取自己所喜欢的诗词,设计朗诵脚本,反复吟咏、尝试朗诵,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朗诵的技能技巧增强朗诵效果,真正体会到诗词的音乐美,真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学习任务三:学习艺术手法,品味诗词的深刻意蕴和独特艺术,写作文学评论。其教学内容就要选择表达技巧典型明确的词句。比如《短歌行》的比兴和用典手法,《归园田居》的白描手法,《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想象手法,《琵琶行》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都是比较典型的。        
        四、方式精准化:特定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能够集中体现和指向教学目标,而且还要符合或吻合特定的学生“口味”地达成教学目标,那么就要精准选取特定的学生愿意接受、乐于接受、高效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学习任务一: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人生的诗意”,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合作设计“诗人风华”海报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
        学习任务二:运用“因声求气”的方法感受“人生的诗意”,可以采用组织“古风遗韵”诗歌朗诵会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
        学习任务三:通过鉴赏艺术手法来品味探究“人生的诗意”,可以采用模拟诗人创作座谈会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
        五、过程精准化:教学过程就是利用学习内容,选取教学范式,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活动是根据教学程序来安排的。
        学习任务一:采用学生自主、合作设计“诗人风华”海报的形式组织教学,课堂可以设计“尽得风流”撰写简历(经历、轨迹、成就、评价),“诗香觅踪”选取诗句,“诗意评说”展示解说,“制作海报”定准评价等活动。
        学习任务二:采用“诗馨沁脾”大型朗诵会的形式组织教学,课堂可以设计“组建筹备队,研制活动方案”“申报朗读者,提交朗诵脚本”“挑选主持人,撰写主持稿(开场白,过渡串词,结束语)”“组建评审队,定标准写赞词”。
        学习任务三:采用模拟诗人创作座谈会的形式组织教学,课堂可以设计“分组代言:公推代言人”“代言主笔:草拟发言稿(所选词人、所选角度<作品及其语言、手法、意境、思想感情等要素>、发言稿)”“组内交流:提升稿件质量”“听众提问:代言人作答”等活动。
        六、评价精准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纵向考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要素的达成度,更要横向考虑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学互动性表现等评价维度操作的可量化。
参考文献:
[1]严晓鸿 姜春吉,基于胡氏智学器的文言文阅读与交流课“做学教一体化”精准教学例说,浙江省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浙江省教研室,2019.11
[2]严晓鸿,大数据下普通高中语文不同类型学习任务群做学教一体化教学范式与运作的研究,编号:L2019027,杭州市基教重点研究课题,杭州市普教研究室,2019.04
[3]方建胜,学科个性化教学模式设计及实践的研究,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研究项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19.01
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精准教学的实践研究”子课题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