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并列式议论文写作模式及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3期   作者:王磊
[导读] 高考中语文学科的分数为150分,而作文的分数设置就高达60分
        王磊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二中学 150000
        摘要:高考中语文学科的分数为150分,而作文的分数设置就高达60分,也就是说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可见作文在高考语文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高中;写作;问题;议论文
        议论文并列式结构由于在高考中具有很多优势,所以备受语文教师的青睐,可学生在最初接触这种结构时对于其写作结构的安排,分论点的设立、合理论据的运用、如何做到论证严密都表现出迷茫的状态,不知到怎么写,写什么。那么我们根据这种现象来说说,并列式议论文的写作模式应该是怎样的,在并列式议论文写作中又存在着哪些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并列式议论写作的基本模式
        并列式议论文写作的结构模式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下面介绍两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模式:
        模式一:从议论文写作结构安排来看,一篇并列式议论文的段落安排应该不少于9段。文章的第一段可以用排比段(5-6行)。第二段引材料+引出中心论点(5-6行)。第三段设置分论点一。第四段结合论据对分论点一进行论证(10-12行)。第五段设置分论点二。第六段结合论据对分论点二进行论证(10-12行)。第七段结合论据对分论点三进行论证(11-12行)。第八段使用密集型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5-6行)。第九段结尾段点扣中心论点,升华主题。
        模式二:文章的第一段直接引用材料+引出中心论点(5-6行)。第二段设置分论点一。第三段举出论据。第四段结合论据对分论点一进行论证,段落结尾处论证时回踩分论点一(10-12行)。第五段设置分论点二。第六段举出论据。第七段结合论据对分论点二进行论证,段落结尾处论证时回踩分论点二(10-12行)。第八段设置分论点三。第九段举出论据。第十段结合论据对分论点三进行论证,段落结尾处论证时回踩分论点三(10-12行)。十一段密集型论据(5-6行)。十二段结尾段回扣作文中心论点(5-6行)。
        写作结构的形式有了,就为一部分学生提供了写作并列式议论文的脚手架,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下在实际写作操作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
        二、并列式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散乱的字迹脏差的卷面
        从整体来说,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文字,而规范的字迹给阅读者的第一感受是作者对写作的态度,对阅读者所保持的礼仪,以及语文素养积淀的深浅。一位作者如果在文章中没有大量的旁征博引,即使他的文学造诣并不高深,但是字迹却娟秀工整,我们乐于相信这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他是一位尊重他人的人,他的字让阅读者不必耗费时间的阅读就是最好的礼仪,这样的卷面阅卷教师也乐于给他一个高分。可是在平时写作中很多同学的字都写得龙飞凤舞,让阅卷老师猜测半天,还有甚者不能再写作之前打好草稿,在卷面上勾勾画画,或是用二种颜色的笔写一篇文章,上半段用一张颜色写,发现没有水了,再换另一种颜色,亦或是一篇文章上可以看到多出改字带涂抹的痕迹。如果这样的同学作文打了低分是不是自己也应该反思一下问题的症结所在,所以要在高考中作文得高分,那么工整的字迹,干净的卷面是取得高分的一个先决条件。
        2文章的题目的缺失标新立异的题目
        高考作文没有题目扣两分,在平时考试阅卷过程中,总能看到一些学生题目是空着的,但是文章已经都写完了,这样的文章通常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立意尚未确定,一边写一边想,跟着感觉写,写到哪里算哪里,可以说一篇文章没有立意就去写和没有完成没有目标的任务一样没有意义,这样的文章最终是立意把握不准,文不对题,只能是一篇跑题作文。还有一种同学不写题目的原因是想写出一个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题目,但往往标新立异的题目写出来了,立意也正确,但是题目和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却不一致。这样的失误都是导致高考作文失分的原因。
        3错别字
        高考作文一个错别字扣一分,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平时都使用电脑打字,对电脑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很少动手写字,渐渐地把一些文字记得混淆了,甚至有些字都忘记写法了,在审耳阅高中生的作文时,让我们感到悲哀的真情实感越来越少,而错别字越来越多。

在这里笔者想说的是错字事小,可若是遗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那才是大损失啊。
        4作文用语随意化
        网络语言已经日益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在很多广告或是网站上都能看着网络语言的高频出现,慢慢地,这些网络语言也恐怖的在作文语言中蔓延开来,例如“神马”、|“美眉”、“好滴”,使得原本很严肃、很正式的写作变得不伦不类,所以在日常写作中,教师应该有意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教育学生对作文写作应该抱有严肃谨慎的态度,杜绝网络语言的使用,因为网络语言本身就是不规范的语言,运用学科效应,让学生真正喜爱上祖国文字,号召学生使用书面用语写作。
        5一致性原则
        ⑴分论点设置的角度一致
        分论点设置的角度主要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几个角度来设置。“是什么”角度是解释中心论点的关键意义,进而提炼分论点。“为什么”角度是对中心论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炼分论点,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构成因果关系。“怎么样”角度以中心论点作为结果,提炼满足这一结果的条件,设置分论点。
        ⑵每个论证段行数的一致
        并列式议论文一般从一个角度设置三个分论点,在并列式议论文基本模式中笔者都在每一段注有写作行数,如果能做到三个论证段的行数在大体上保持一致,那么你的文章看起来像是由一个个整齐的小方队组织而成的,给人简洁干净的印象。若是三个论证段的结构能保持一致,例如第一个分论点的论证段由两段式组成,那么二三分论点的论证段也相应是两段式,如果你能做到以上这些一致,相信一定会让你的作文增分的。
        ⑶人称的一致性
        在论据中如果运用到人称,例如第一个论据开头是你是一个纯洁高尚的人,那么后两个论据也应以你开头,如果不用人称代词而是用名字,那么后面的论据也用名字。
        ⑷密集型论据运用
        密集型论据是把许多论据排放在一起,它具有论证的作用,通过密集型论据既可以论证中心论点,又可以消除凑字的苦恼。密集型论据应注意论据应该按照古今中外的顺序来安排。如果你前面的文字已经很多了,那么在写作中不一定要安排密集型论据。
        ⑸分论点与论据的结合
        ①论据与分论点毫无关系
        所举的事例与分论点要论述的内容没有一点关系,有的同学想不出事例时竟用作文所给材料代替,单纯的为了凑字。
        ②论证不清晰
        例如有些同学的分论点是:努力可以收获更美好的明天,他举例说爱因斯坦小时候是被老师认为发育迟缓的孩子,但是通关自己的努力,长大后爱因斯坦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物理学家,被世人所钦佩。在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到爱因斯坦的美好明天,但是爱因斯坦是如何努力的,努力在哪里体现的,却没有阐述出来。
        ③论证段只举论据无论证过程
        有些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在提出分论点后,直接找个和分论点有关系的小事例往那里一放,结尾处再把分论点抄一遍就算完事了,也不阐述事例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整个行文中没有论证过程。
        以上是近几年作文教学中的一点感受,由于教学经验有限,只能浅谈一二,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各位前辈和同行能够给予指正,也希望我的经验积累能帮到在写作中需要帮助的同学。
        参考文献:
        [1]王秋生.学会写作并列式结构模式的议论文[J].高中生之友,2011(09):12-14.
        [1]杨朝生,王玉娜.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5):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