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20期   作者:袁超林
[导读] 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历史积淀和总结的,蕴藏着优良传统、风俗习惯、
        袁超林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高级中学   325809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历史积淀和总结的,蕴藏着优良传统、风俗习惯、哲理伦理等宝贵财富。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每个人对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传统文化在当前的汉语课堂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是教师关注的关键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扮演领导者的角色,不断地引导和渗透传统文化,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每一位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几千年来,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积累了多少优良的传统和道德伦理。这些优良的传统和道德伦理仍然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使用一些传统理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情感上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学生的发展产生了微妙的影响。例如,《论语》里提出的“仁,义,礼,智,信”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不仅在古代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当今极具教育价值的存在。还有一些言论,如“人不能没有信誉就站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百孝先”。他们所表达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值得我们研究和继承。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渗透传统文化,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爱上我们的传统中国文化,并愿意积极学习传统文化,并利用传统文化的魅力巧妙地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品质和习惯。
        (二)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发展是一段非常困难且艰辛的历程,从古至今受到外来的侵略和战争,但无时不刻的踊跃出爱国主义人士保护国家,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展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比如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着诸多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文章,《离骚》就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 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所以,教师要在课堂的教学中,加强对每一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不仅接受知识的学习,还接受精神上的洗礼,从根源上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二、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忽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学习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利于传统文化思想的渗透。由于知识面广,使得教师为了赶超,而不根据学生的教学实际情况,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文言文理解不深,没有深入学习和研究核心内容,这反过来又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师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的形式比较单一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主要是传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但在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中存在敷衍现象。在高中文言古诗词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对文章或古诗词的意义的理解,很少有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也没有给每个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来独立探索其中的思想内涵文章或古诗。可见,教师的教学形式相对简单,缺乏创新,未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每个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三、高中语文课堂逐步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立足课本,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质,已有部分教师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是还存在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没有提高,或是仅是将传统文化内容生硬地导入课堂,无法进行有效的融合。为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内立足于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学习任务,掌握学习重点和学习技巧,纠正学习思路,端正学习态度,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率,并实现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教育。
        比如在学习《西厢记》时,教师就要说明文章的题材,让学生更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加强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戏曲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了解唐贞元间书生张生,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发生的爱情故事。首先,教师要介绍中国古典戏曲的特点,并说明先后发展的历程,其中存在哪些角色,渗透传统文化,开拓学生的眼界。而后讲解杂剧的主要作家作品,并描述封建势力的代表“老妇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之间展开的冲突,感受人物角色维护封建礼教的封建势力和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老师要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要介绍,三者的内容再加上文章的背景,然后提高学生对情节的理解,逐渐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并让学生认为窦娥有什么样的具体表现,在委屈中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崇高精神,由此理解戏剧与抒情艺术相结合的特点,促进学生学习体验文章。
        (二)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课堂内开展多样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注意力也会更集中,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唐宋文人宦游图、三维地图看世界等等方式,将书本上的内容以立体形象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继而实现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教师也可采取幽默化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缩小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升华师生关系,推动课堂的互动模式。
        (三)小处着眼,深度挖掘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能体现古代文化的字词,教师需对此深度挖掘,在上课期间自然、不刻意的向传授,如《赤壁赋》当中”七月既望”中的”望”这一时间词指每月十五,由此可拓展出古代其他时间词如”朔、晦”等等,由此引入古代文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追求,再如苏教版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化的词语如”迁””除””谪”,让学生关注文言细节,自主探究,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对古代文人的思考模式有更细致的感悟。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使传统文化逐步渗透到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中的弊端,再因地制宜的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实施措施,要想使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力就要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学,既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的专业素养,而且也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上课的专注力,用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逐步吸引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气息,进一步提升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以及综合学习素质。
        参考文献
        [1]黄俊瑜.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J].中学课程资源2020(3).23~24.
        [2]何艳红.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探赜[J].成才之路2018(2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