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孝
陕西省神木市第四小学 719399
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小学教学工作者都在积极承担改革重任,注重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质量,打造优质小学课堂。语文科目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都具有较为显著的作用,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探索兴趣,带领学生进一步领略语文魅力、体会中华汉字和文学之美尤为重要。文章将以新课程背景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为切入点,深入探索生活化语文教学之道,以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进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文学素养;?现状分析;
根据教学实践情况可以看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部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对此,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剖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对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进步起到积极作用。生活化教育理念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应当在现代化语文课堂中得到体现,加强对于生活化语文教学之道的探索将给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带来新的启迪,这对于解决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推动课程改革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未能与时俱进
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未能及时更新,设立教学目标时未能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是专注于短期内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说明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未能与时俱进。现阶段,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都是提高学生的成绩,以期使学校获得更高的升学率,但这和素质教育倡导的核心内容并不相符。另外,教学理念的落后也制约着高效教学实践的合理展开,两者相互制约而非共同进步。除此之外,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仍有部分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未能与时俱进,陈旧的教育观念在许多语文教师心中根深蒂固,一时之间,教师很难改变以往沿用的教学方式,仍然在语文课堂上带领学生机械记忆汉语拼音、成语以及古诗等,未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其应用方法、领悟其精髓,并应用于生活之中。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研究人员积极推广新的教育理念,但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的普及和推广力度仍然有待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仍然需要加强反思,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加强教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课堂质量。
(二)教师未能贯彻生活化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和策略运用上存在误区
生活化教育理念强调课堂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生活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相关知识,并掌握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理解力和应用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结合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很多语文教师未能在课堂中贯彻生活化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心理活动、注意力变化和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不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未能遵循客观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部分语文教师会完全依照教学大纲进行课程设计以及知识讲解,采用的教学策略比较生硬,学生对于相关的语文知识并未有深入的了解,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记忆,而是机械地跟随老师背诵语文知识,完成课堂作业,在考试中按部就班地将所背诵的内容填写在试卷上。
这种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方法,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得到提高,仅仅为了提升成绩而机械背诵语文知识,并未对语文学科产生较大的兴趣,课堂效果不佳。
二、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科素养和自我能力。小学阶段教师在进行语文测试讲解时应当关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将这些生活元素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等方法了解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也能在生活化语文课堂中得到提高,学生在品味生活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并了解其运用之道。
三、 小学语文课堂中生活化教学方法分析
(一)合理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
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核心要义就是基于日常的生活情境,将生活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自主探索语文知识,经过思考获得对知识的深层感悟。这说明,生活情境的创设是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基础。而总体来看,生活情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前者主要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后者更强调学生接受教学的外部环境,也就是教室的环境。
(二)设计生活化实践体验活动
语文是一门需要个人感悟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合理安排生活化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在将教室的一角作为图书角,鼓励学生给图书角做出装饰,选出固定时间让学生在图书角给其他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阅读感悟。
(三)合理利用生活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
为落实生活化教学,教师应当留心观察生活细节,挖掘生活化教学资源,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元素。教师可以在教学时使用生活化的语言,为学生解释复杂、抽象的语文知识,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学生进行文本讲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留心生活细节,然后和其他同学共同讨论。
四、 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各个科目的教学工作者都在课程改革上耗费了巨大的精力,教学策略不断得到优化,课堂质量稳步提升。但当前阶段,应试教育模式之下,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学生的科目考试成绩而非语文素养,这恰恰是教学中的误区。对此,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师为学生讲解语文测试时更应当适当抽离语文教材的束缚,适当融入生活的元素,让语文教学和生活外延得到充分融合,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质量上升到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任爱华.聚焦生活化让小学语文教学更有效[J].课程教育研究,2020(8):26-27.
[2]张晓冬.整合语文教材,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