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贵木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太和镇普新中心学校 638518
摘要:我国有着悠悠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占据着愈发重要的位置,也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内容。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就是因为其中蕴含着很多对人类有益的思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及品德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价值与策略
引言: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注入其中。传统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传承至今,其中有很多值得现代人去学习的内容。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重要阶段,在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之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下文为笔者分析。
一、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价值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一代又一代人民缔造了优秀的历史文化,并绵延至今。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学生从中学到语文知识,还能让其身心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首先,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有民族气节的传统人物,其爱国精神会给予学生很大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培养学生的信念感。其次,学习传统知识还能拓宽学生的学习面,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内容有限,传统文化之中包含着许多学生平时在课堂上接触不到的知识,面对这些知识,学生会被深深吸引其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再次,在语文教师进行授课时,将传统文化引入其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小学生尚且处于一个对故事感兴趣的年纪,在教师讲课时引入一些故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课堂引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国传统文化涉猎内容极为广泛,在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的时候,就要进行分辨、遴选,选取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易于小学生理解。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在班级或者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诵读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诗词知识,让学生在诵读中领悟到经典诗词的韵律之美。例如,在学习《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单元的古诗词时,教师就可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这三首诗词中都涉及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在进行诵读的时候也会对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产生兴趣,教师再趁此机会导入相关传统节日的文化知识,学生就会更好接受。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在开展诵读活动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依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立不同的诵读目标,可以增加晨读活动,在课程表上也可以每周增加一节诵读课,语文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熟读成诵,让传统文化渗透其中[1]。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逐渐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逐渐出现在教育之中。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茂的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料,带来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媒体的影响下更好地掌握语文传统知识[2]。例如,在《盘古开天地》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这样:关于神话故事,可谓是源远流长,由于很多年前的社会条件有限,对于当时的很多社会现象,人们并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久而久之,神话故事也就产生了。关于神话故事,同学们都有什么了解吗?教师给学生预留思考时间,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张盘古的图片,并播放盘古开天地的视频资料,带给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中国神话故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制度,在教师进行授课时,要将文化知识蕴含其中,让学生理解其中的丰富精神思想。对于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变得更为生动,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神话故事,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由此提升。
(三)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探寻生活中的文化印记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会对学生起到导向作用。语文教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引导学生学会探寻生活中的文化印记[3]。例如,寒冷的冬天到了,下雪天的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对于户外的景象,寒冷、北风、大雪、腊梅、翠竹、苍松……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词汇串联成线,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再次认识这些词汇,并进行思考,在如此寒冷的天气中,腊梅、翠竹、苍松为何还能盛放、挺立,直面严寒?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自己了解的有关这些植物的古诗词或者传统知识,例如岁寒三友的故事等等,总结出这些植物不畏严寒、顽强不屈的品格,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知识就在身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另外,学习传统文化还能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成为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秋颖.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7(02):61-62.
[2]陈亚娜.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8(A0):23-24.
[3]种翠.浅谈如何融合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9(9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