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高中化学学困生转化案例及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6期   作者:范继兵
[导读] 当前,在乡镇高中,学困生越来越多,而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范继兵
        云南省墨江县第二中学  654808
        当前,在乡镇高中,学困生越来越多,而学困生的转化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从事乡镇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近二十多年的我,在平时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观察学困生的表现,并根据他们的各自特点,研究转化这些学困生的方法,下面我就举个例子,来探讨转化乡镇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方法。
        一、案例介绍
        刚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新生张艳梅同学平时化学课堂上“认真”听课,课余时间也主动学习并会找老师问问题。但是每次考试,成绩排名总是在班上倒数几名,一个学期下来,化学测试的屡次挫败,使她对化学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
        二、案例分析
(一)自身因素
        该生学习态度端正,逻辑思维能力正常,意志薄弱,耐挫能力差,学习方法欠佳。
(二)家庭因素
        由于生长在农村,父母的文化素质偏低,面对孩子能力培养,亲子交流,人格培养,青春期等等问题都存在盲目性。家长迫切希望孩子离开农村生活,但又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引导培养孩子。再加之平时又只顾忙于生计,很少跟孩子交流谈心,但见孩子考试成绩不佳时,便“一股脑儿算总账”。
(三)其它因素
        由于张艳梅同学刚步入高中阶段,初中化学比较粗浅都属于基本概念和一些生活常识,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来对一些概念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生动形象容易理解而且内容少上课进度慢通过简单记忆就可以掌握。但是高中化学内容多、难度大,且上课进度快,很多知识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
        三、转化措施
(一)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更多的关爱及耐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尽管是“学困生”也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掘学困生的闪光点,运用各种鼓励手段激励他们,肯定他们的进步,让他们的闪光点真正闪光。由此让学困生体会到自我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努力学习的自信心和欲望。学困生由于“学困”,本身就对自己没有信心,教师应该给以他们更多的的关爱。

另外,教师对待学困生要有耐心,不因为学困而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因为几次的转化没有效果就对学困生失去信心,而要坚持细致耐心地教育才能受到很好的效果。
        (二)锻炼意志品质,指导学习方法,细致课外辅导。
        转化学困生,教师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学困生情况,做好各类学生的思想教育及课外辅导工作,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张艳梅同学的情况,首先要锻炼她坚强的意志品质。例如:让张艳梅同学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要细化到天目标、周目标、月目标、学期目标、学年目标、高考目标。在制定整体目标后,就按照目标一步一步去实现,一步一步去提升。其次是指导她的学习方法。英国的著名美学家博克说:“有了正确的方法,你就能在茫茫的书海中采撷到斑斓多姿的贝壳。否则,就会像瞎子一样在黑暗中摸索一番之后仍然空手而回。”有无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困生来说尤为重要,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困生深入地分析其学习方法,并指导适合其的学习方法。最后,教师要细致地对学困生进行课外辅导。对学困生进行课外辅导,是教师教学常规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应深入了解分析得出学困生的学习所困,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细致地给学困生进行辅导,重点进行学习方法的辅导,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
        (三)重视与家长沟通交流。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对于张艳梅同学的情况,家庭作用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张艳梅同学的家庭教育情况,一方面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在沟通与交流中向家长传授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比较适合张艳梅同学的教育方法。并让家长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生活。另一方面,经常与她的家长进行电话联系,如当她在学校的表现有了进步时,我便第一时间告知她的家长,一起分享并连同家长一起多鼓励她;当她的表现或学习状态不好时,我又第一时间向她的家长了解最近家里的情况,分析其中的原因,交换看法和意见。
        四、转化效果和反思
        刚开始,该生还是掌握不了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任然很吃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上课认真多了,注意力能够较长时间地集中,也跟得上教师的脚步,作业认真多了,基本能按时完成,学习的兴趣及学习主动性有了明显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
        在高中学校,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乡镇高中学校,乡张艳梅同学这样的学困生还很多,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给以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