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评价体系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继续教育》2020年6期   作者:曹野1 张宏2
[导读]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构建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学习、以评价促发展,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人才培养目标。
        曹野1  张宏2
        锦州医科大学 辽宁 锦州121001
        摘  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教育对课程思政的投入刻不容缓,大学英语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学科,要充分发挥其人文学科优势,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更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本文探索如何在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实现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巩固和考查,借助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构建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学习、以评价促发展,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 虚拟学习社区; 形成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申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他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方位育人。高校教育要充分发挥其育人树人的作用,除了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程思政,更应该关注评价体系的改革以适应课程思政的要求。同时,在“互联网+”、“智慧+”的大背景下,新冠疫情的爆发促使了线上教学的全面开展,由线下到线上的教学模式改变必然要求评价体系的变革,如何来通过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的更新设计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大学英语评价体系改革如何与时俱进地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尝试通过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来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一、核心概念的内涵:
1、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所谓课程思政,简而言之,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即 ‘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这一理念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1]针对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要突出其人文学科优势,作为‘隐性思政’课程,应注重课程的文化性诉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中,同时,恢复外语教学的文化本性,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2]
2、“互联网+”背景下的形成性评价
        在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的高校教育改革进程中,形成性评价除了要“将评价中收集到的信息用于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需求及提高教学质量。”[3]应该更突出强调学生对自我学习过程的监控、反思和调节。为了检验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应该对学生价值判断和思辨能力做出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
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做出评价。”[4]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应该兼具“学习性的评价”及“促进学习的评价”这两种特质,充分地发挥元认知理论和元认知策略的重要
作用,以以评价促学习、以评价促发展为理念,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5] 同时通过评价活动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进一步探讨,使课程思政主题内容得到深入延展。
3、智慧教学中的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也叫线上学习社区,与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有重合部分。“所谓虚拟学习社区,是指建立在网络和通信技术之上,借助网络和通信工具,由许多个体成员组成,通过教学、研究等活动建立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为主,使学习者获取知识、增进理解和提高技能,形成以此为目的的一个交互的自治区域。”[6] 虚拟学习社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随时进行分享和交流。通过虚拟学习社区的搭建,社区成员可以随时监控“线上和线下的产出完成过程和结果,完成个人或小组的即时和延时评价,根据平台记录自动生成学生的学习档案袋。”[7]  
二、虚拟学习社区的搭建
1、网络移动平台的选择
搭建虚拟学习社区,首先要进行网络移动平台的选择。经历了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很多教师已经对线上教学模式不再陌生,混合式教学和线上教学都需要在网络平台或移动应用上运行。例如通过雨课堂、智慧树、钉钉、腾讯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建立的授课班级,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或其他网络通信软件如微信、微博、QQ等进行互动学习所形成的网络学习环境被视作虚拟学习社区。[8]很多智慧教学工具都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云存档,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平台提供的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进行监控,通过对客观数据的分析,学生对自己的和同伴们的学习情况能够有更直观地认识,保证了虚拟学习社区中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可行性。

通过虚拟学习社区的搭建,教师可以更自如地拓展教学内容,随时随地与学生互动交流,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行形成性评价,能够检验和巩固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同时提高思政教育的精准度和实效性。[9]
2、社区成员的分工
        其次要进行学习社区成员分工,完善社区的结构构成。以锦州医科大学为例,大学英语课程一个授课班由两个行政班构成,可以选择一个授课班作为一个学习社区,学习社区中教师担任社区主任,教师就是社区的指导者,“指导者对社区的控制是潜在并且无处不在的,一直伴随着成员的学习,密切关注着他们的成长,这就对指导者的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每个行政班选一位同学担任副主任,协助教师组织开展社区活动。社区下设学习小组,每组分别设组长,明确分工,保证各层级连接紧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分享资源交互看法,以合作或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克服困难。逐渐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信任的学习共同体。[11]
三、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1.突出学科优势
        课程思政视域下基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大学英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第一要突出语言教学、人文学科的学科优势,应贯彻学科文化育人,引导学生开拓学科视野、注重学以致用,培育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其爱国情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将学科教育与德育培养形成协同效应。[12]
2.突出虚拟社区灵活性
        要充分发挥虚拟学习社区的高互动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发展, 超越传统教学评价理念与方法的局限, 促进学习者个性化、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13] 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能够通过信息化现代化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
3.规范评价指标体系
        规范化形成性评价标准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包含对学生课程思政主题内容的学习情况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自评,使用自评表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学生可以采用学习日记、周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和反思,对课程思政主题的学习心得等,与教师进行真实的交流;同伴互评是社区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针对相应的课程思政社区活动的完成情况,对同伴进行评价,也应该有配套的同伴互评指标体系对评价进行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移动教学平台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组织社区活动监督指导学生完成课程思政主题相关社区活动,查阅学生学习日记和周记更深入了解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情况差异,对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及时地调整,对学生给出诊断性的评价,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的目的。
4.构建评价体系框架
大学英语教学通过虚拟学习社区的搭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线上教学,教师将授课内容与课程思政主题做巧妙连接完成课堂教学,布置线上自主学习任务,同时组织多样化的线上社区活动,这三个层面活动相辅相成、同时铺开,帮助学生通过教师讲授,自主学习,社区成员互动完成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通过网络移动平台生成个人学习情况档案后,按照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照标准,完成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由教师综合学生学习情况给予诊断性评价。而后,学生通过虚拟学习社区能够及时地得到反馈,进行自我学习情况反思,监控并调节自己的学习模式,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内化课程思政主题教育成果。形成性评价
结语: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教育要在有效保证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提高思政教育精准度和实效性,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14]大学英语评价体系改革不仅要适应智慧教学大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变革,更要完成课程思政的任务,将课程思政具象化、精准化。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研究还比较少,还需要进行很多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实验,希望本文能够为后续的研究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2017(7):10-14.
[2]黄怡凡.课程思政体系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J]文教资料.2018(5): 209-211.
[3]郭 茜.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6): 66-68 .
[4]刘涤非.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07,27(1):182-185.
[5]金艳.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价[J]. 中国外语,2010.(1) :68-76.
[6]胡钦太.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5(6):26-29.
[7]岳红丽.“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英语移动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8 (11): 110-111.
[8]胡勇,李宇峰.虚拟学习社区的内涵及其相关研究概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32-42.
[9][12][14]王卫红. 基于雨课堂的课程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实践[J].科技资讯,2020(11):68-70.
[10][11]李伟.论网络学习中学习社区的构建[J].教育技术研究, 2003(13): 34-36.
[1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1.
基金项目:第十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课程思政理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研究?(ZGWYJYJJ10A017)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