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匡丽霞
[导读]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发生了改革

        匡丽霞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第二中学 江西 抚州 344500
        摘要: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也发生了改革,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是新课改对教育行业提出的变革要求。对于刚接触生物学科的初中学生来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对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率都有很大影响。针对此情况,本文就如何打造有效地初中生物课堂进行了策略研究与分析,旨为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前言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进行有效性教学的阵地。初中生物学科的开设,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了解生活知识,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要对生物教学工作进行高效性有效性的教学改革,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物学科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1.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概念及作用
        有效课堂主要是指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完成教师教学任务。进行有效地课堂教学一直是教师追求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有效教学的特点就是,教师教学目标具有挑战性,教学任务贴近生活,学生学习有目的性明确性,使学生通过对简单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初中生物课堂开展有效性教学,是新课改的迫切需求,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效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师教学的理念,教师在开展有效性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实现了教师教学目标,因此有效性课堂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2.1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是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越是贴近生活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师要交给学生知识,更要交给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技能。比如:在进行人体结构教学时,如果只对教材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肯定不能对各器官知识和结构进行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容易产生模糊的概念,分散的知识点不利于学生吸收和掌握,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可以以学生为例又或者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又比如:对于“克隆技术”“生态农业”“人工生态系统”等概念,教师就不能单纯的对知识概念进行讲解,要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对生活中出现的生物内容进行引用并加以讲解,让学生将生物理论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既丰富了生物课堂教学内容,也对学生开阔视野获取更多生物学科知识有很大帮助。


        2.2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学科是初中教学中的必要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生物思维能力和生物素养的学科,也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以及生物知识的主要方式。而生物课堂的教学方式有多种形式,教师要落实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注意教学环境的建设,一堂优质的生物教学课,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还要充分的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是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实现有效课堂开展的重要保障。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相互结合,更加形象直观的对教学内容有所了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进行探讨和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技能和创新能力,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知识就在生活中,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试着开放性教学,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在讲台上对课堂知识进行讲解,教师在台下听课并提问,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在所学知识上的欠缺,进而及时的补充讲解。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有很好的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才能提升生物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效率,对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也有着重要影响。
        2.3结合生活,注重生物实践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生物知识进行简单的传授,而是要引导学生利用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学科的知识联系和教学内容。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单一的学习理论知识会让学生产生枯燥情绪,只有让学生进行实践和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在学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时对“呼吸作用”进行教学时,教师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生物知识,如:萝卜为什么放久了会空心?水果蔬菜为什么放冰箱会储存的时间更长一点?花盆底为什么要钻一个洞?为什么人在地窖里会产生头晕的感觉?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学习,让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呼吸作用原理以及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又比如:教师在教学“生命的延续”内容时对“遗传和变异现象”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引用民间俗语让学生进行理解,像“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民间俗语中,引出为什么龙只能生龙,老鼠的儿子就会打洞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简单的俗语中明白所蕴含的生物知识,进而更好的投入到生物学科的学习中。
        结束语
        总体而言,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开展有效性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既可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也可以很好的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促进新时代全方位人才的培养,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贵新.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J].现代盐化工,2019,46(02):163-164.
        [2]韩雪婧.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2):85-86.
        [3]甘信用.课堂因探究而精彩——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探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9):55+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