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烨
银川市兴庆区二十三小学丽景校区 邮编750000
摘要:作业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有利于促进课堂目标的达成,因此,有效的作业设计直接影响了美术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对美术作业的研究设计,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美术作业,以此便能更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实现对学习内容和知识的深化应用,以此提高美术表现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关键词:美术作业 课堂目标
美术作业的设计联系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的中介。所以教师应该致力于设计美术作业,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和内容设计有效的作业,以此检验课堂目标的达成情况,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作铺垫,促使整个美术课堂能够有效生成。
一、设计分层式作业,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与绘画知识,还要充分展现美术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意,丰富他们的视觉体验、触觉体验以及审美体验,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感悟美术的魅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倾向。由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设计分层式作业,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实现对美术知识的综合化运用,以此达成课堂目标。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工笔花卉》时,这一节内容的课堂目标是通过白描花卉的学习,了解工笔画的特点与用笔方法,了解以线造型的特点,对工笔花卉产生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布置基础型作业和提升型作业。基础型:勾勒一副白描花卉,用正确的笔画和用线,要保证线条流畅,画面整洁;提升型:可以自己选择花鸟、蔬菜、水果、松柏、竹石等内容,进行自由组合,用到学过的国画技法,并结合今天所学的工笔画技巧,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和学习,描绘出一幅绘声绘色的国画。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更好的锻炼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能力水平,以此也能更好地达成课堂目标。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来回巡视,对其中不熟练的学生亲身指导,比如:画短线时手腕要用力,画中线时胳膊要用力,画长线时肩要用力,在学生画的时候,教师可以时刻观察学生用力的情况,让他们能够有切实的体会。又比如勾线时,用力要均匀,气韵要流畅,起笔时要停顿,行笔要稳,收笔要虚,要注意线条粗细的变化等等,这些在设计作业的时候,教师都要考虑到,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仔细指导,力求达成课堂目标。
二、设计活动式作业,激发兴趣,丰富美术作业的形式
很多学生对美术作业都抱以一种敷衍的态度,所以即使教师设计的作业能够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能力,那也不能很好地达成课堂目标。因此教师还应该打破静态作业的方式,设计一些动态作业,比如一些美术活动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积极实践,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创想,以此更好地达成课堂目标。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我设计的服装》时,就可以让学生展开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分工协作的形式,各司其职,完成这一次的实践创作。比如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工艺复杂和技能性要求较高的作业,比如设计、寻找布料、打板等。而能力弱的学生则可以完成相对简单的作业,比如衣服的剪裁、缝纫等等;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搜寻相关的时尚元素,加入自己的服饰。并且还要让他们确定服装的主题,比如“环保”、“公主风”、“ins风”等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设计更有特色;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一展现自己的服装,甚至可以表演节目,这样就能够体现艺术的融合。通过设计这种活动式的作业,既丰富了美术作业的形式,也能够实现与课堂目标的融合和升华,促使他们更加深刻地明白美术的魅力与内涵,以此便能更好地达成课堂目标,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设计趣味式作业,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作业的趣味性与形象性。这样才能够让学生通过作业进入到相关的情境中,能够提高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进而透过这些作业,深化对美术知识的认知,以此便能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达成课堂目标,这样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五谷作画》时,如果教师的作业设计只是让学生按照平时的书面作业,单纯地画在纸上,就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学生作画的积极性,教师就可以创新作业设计。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风格,画一个背景图。比如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动物画下来,也可以将自己脑海中想象的美好画面画下来,这样就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权,能够促使他们积极地展开绘画活动;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展现各种谷物,比如玉米、稻穗、红豆、绿豆、小麦、青豆、胡豆等等,教师可以用五彩斑斓的模具装饰这些谷物,这样就能够让学生透过这些谷物,进入到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巧妙地利用材质本身的色彩,设计、粘贴一副造型简洁的装饰画,促使课堂目标的达成;最后,在学生完成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着自己的装饰画一一展示,甚至可以阐释自己的创作理念,这样就可以实现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升华,更好地展现课堂教学的中心,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美感,能够感悟到美术的魅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效融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对美术作业的有效设计和研究,能够充分体现课堂目标的达成情况。如果教师紧扣教学内容,循序渐进,设计层次性、多样化的作业,就能够从侧面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以此也能够促使他们透过作业,更好地巩固相关的知识点,实现内在素养的优化升级。此外,在美术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过程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地方。比如如何全方位地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如何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值得优化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课堂目标的有效达成。
参考文献:
[1]赵楠.多元化美术作业设计——促进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生成[J].知识文库,2020(14):135-136.
[2]张志芳.“讲究”与“将就”——浅谈美术作业的有效设计与指导[J].戏剧之家,2020(0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