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钟玉霞
[导读]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而言,教学的重点就是节奏训练。

        钟玉霞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经济开发区第三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而言,教学的重点就是节奏训练。针对教师来说,其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学生识谱能力与乐感的培养活动方面,居于基础地位的就是良好的节奏感。文章立足于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节奏训练的方法。具体通过对日常景象的模拟训练节奏、多种乐器训练节奏、游戏教学训练节奏、身体律动训练节奏等四种方法来实现。
        关键词:节奏训练;方法;小学音乐教学
        音乐这门学科主要负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有效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节奏训练活动给予高度关注,通过持续的练习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节奏感与乐感,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通过对日常景象的模拟训练节奏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景象,其投入感会更加突出,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投入至学习活动中去。面对该情况,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开展取材取景活动,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将日常生活中的艺术融入进来,将学生熟悉的声音渗透至节奏训练中,这样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认同感就会油然而生,通过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节奏把控能力。比如,在进行音符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多样的音符与具体生活融合起来,将所查找比较熟悉的日常景象,将音符取而代之,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音符的记忆活动。教师还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开展动物走路节奏的模仿活动,通过声音,将多种动物走路的节奏模仿出来,该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意识。此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声音,使音乐节奏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能更高效的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二、通过多种乐器训练节奏
        在音乐中,乐器属于物质基本元素的范畴。在进行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将乐器加入进来,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音乐技能,增强节奏训练活动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在节奏训练活动中,运用乐器之前,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部分乐器的有关知识内容,还能够对乐器进行运用。在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在全班范围内随机选择一名学生,要求学生即兴开展表演活动,将一段节奏敲打出来。然后选择部分可以正常使用乐器的学生,使其能够通过相关乐器,开展模仿演奏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多名,可以正常使用乐器的学生开展即兴演奏活动,让其余学生同时利用敲打的形式,将即兴表演的节奏模拟出来。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节奏训练活动中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民主、和谐。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率先演奏风格迥异的音乐,然后帮助所有学生主动加入进来,对音乐所表达的意思作出查找,可以是动物的叫声,也可以是摇篮曲。该教学形式具备比较高的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反应能力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还有助于学生节奏把控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游戏教学训练节奏
        小学生比较好动,针对学生这一特征,教师可以将节奏训练和游戏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爱好,认真设计音乐游戏,所设计的音乐游戏应当比较简洁,还应当具备较高的趣味性,这样可以促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民主和谐,与此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至课堂教学工作中来,实现节奏教学效果的提高。比如,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几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旋律,在此基础上,将歌曲划分成若干段落,以小组的形式要求学生开展节奏训练。在开始游戏之后,教师在所有小组中各选择一名学生,随机播放其中旋律,学生完成记忆活动之后,将自己所听到的节奏打给下一名同学,依据相关顺序依次传递,各组的最后一名学生负责表达与节奏相对应的旋律。对于回答正确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奖励。利用竞技色彩的小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明确音乐节奏的规律与特征。在完成游戏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歌曲合唱活动,利用旋律与节奏的融合,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节奏,提升教学质量。
        四、利用身体律动训练节奏
        关于知识的理解与乐器的掌握方面,小学生所具备的能力比较低。在音乐节奏的学习与掌握方面,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形式就是身体律动。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为了确保节奏感训练取得更加优良的效果,可以充分运用身体律动。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人身体的律动感与生俱来,幼儿这一年龄段比较活泼好动,身体上具备比较突出的律动。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这一特征为依据,利用身体律动,将学生的节奏感充分继发出来,帮助学生培养更加优良的音乐表现力。比如,在进行《幸福歌》这一内容学习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拍手、数节拍的形式,帮助学生对音乐的律动作出深入感知,运用该形式,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掌握节拍的变化情况。在进行节奏训练教学活动时,关于素材的选择方面,教师还可以选用《数鸭子》,学生在唱歌的同时,还可以跟随歌曲节奏,用手打节奏,亦或是随着音乐摆动自己的身体,利用有关的身体律动,帮助学生深刻体悟音乐的节奏韵律。
        五、结束语
        在音乐训练活动中,其开端就是节奏训练,音乐最为基础的训练内容就是节奏训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认真研究并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兴趣爱好,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强化培养学生节奏把控能力,与具体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科学的节奏训练方法,实现学生节奏把控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音乐学习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杨惠宁.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探析[J].考试周刊,2020(85):159-160.
        [2]李钰龙.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及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59-160.
        [3]王婷婷.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20(13):61+63.
        [4]李丽佳.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与方法探讨[J].北方音乐,2020(03):188+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