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管墅幼儿园 浙江省绍兴市 312030
摘要:语言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对其个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意义,人们会利用语言进行交流思想,任何的交际工作都是在语言基础上所完成的,若缺少语言基础的话,那这些交际也会失去最原本的价值。幼儿阶段的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对幼儿后期的学习及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此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语言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采用合适的方式循序渐进的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本文围绕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展开了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探索与实践
引言:
幼儿语言的发展基本是在幼儿园中所形成的,只有前期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才能为其后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因此幼儿教师需对此加强重视度,根据幼儿阶段孩子的实际情况及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语言学习空间,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语言意识,激发幼儿语言兴趣,从而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其语言交流能力。
一、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与落实,教育部门及社会大众愈发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以往“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针对幼儿时期的学生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将以往依靠教师讲述为主的方式转变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模式,让幼儿站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推动课程的进展,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即可。大班的幼儿其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观念,对一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及观点,教师应当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循序渐进的提升幼儿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
例如在阅读图画故事时,以往都是教师讲,幼儿只需要聆听即可,该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如在讲《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去阅读,然后在阅读过后,教师可以适当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知道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妈妈吗?”这个时候有部分理解能力较强的孩子就会说:“因为小蝌蚪会长大,长大后就会变成青蛙了,那它按自己的形状去找妈妈的话肯定是找不到的”,这个时候教师还可以将该问题深入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那孩子们,你们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形态有几次变化吗?”该问题可能就难倒了大部分孩子,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们对故事中几次关键的变化反复阅读几次,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尝试将该故事讲出来,因每个孩子的见解有较大的差异,所讲出来的故事也不尽相同,此时可要求孩子们组织好语言后再进行讲解,通过该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加深幼儿对语言的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中,为其生活及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当然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多媒体信息技术因有着可视性较强的特点,能够将原本较为复杂的语言转换为动画及图片的形式,给予幼儿的视觉听觉等感知能力带来较大的冲击力,以便于幼儿对各种语言词汇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传统的节日”为题,然后利用多媒体将不同的节日的图片、音乐、风俗习惯等播放给幼儿,如圣诞节,教师就可以播放圣诞老爷爷送礼物的动画;如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如元宵节,打灯笼、吃元宵;如傣族泼水节;如春节,贴春联包饺子;如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进行播放,然后让幼儿猜一下这些都是我国哪些传统节日,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抢答的方式,看那个小组回答的数量最多且最精确,教师就给予其适当的奖励,通过该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积极性及应变能力,在讨论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语言能力,这对语言学习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三、合理设置游戏环节,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因年龄较小,玩是其天性所在,相比学习而言,幼儿更喜欢玩乐,其实这也是一种优势,教师可以利用该优势,将教学内容有效的融入其中,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得教学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教师若想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学会基本的语言交流方式,并能够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以此来为其语言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以生活实例为题,让幼儿扮演交警,对于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酒后驾车、骑车载人的行人进行思想教育,并将一些交通规则讲解给行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经了解了一些出行规范,但是在流畅表达上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稍加提点如:“孩子们,如果红灯时我们在过马路的话,那会发生什么状况呢?”幼儿通过教师的提醒后就会联想到一些危险性的事故,这可以有效引导其在遇到违法行为时能够进行制止,通过该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更能规范幼儿的日常行为,使其能够认识到遵守规则对自身人身安全的重要性。
四、发挥教师的语言魅力,为幼儿起到良好榜样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参与者与实施者,与幼儿所接触的时间也是最多的,在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幼儿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若想提升其语言能力的话,首先需为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在与幼儿沟通交流过程中需确保言语条理清晰、用词准确、符合语法规范,以此来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为其后期语言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大班是幼儿驶向小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该阶段中教师应当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切实提升其语言能力,使其能够在后期的学习及生活中具备较强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同时还可采用一些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所在,这也可有效的提升幼儿的语言素养,并达到教学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田娜.为语言架起"灵动"的翅膀――构建幼儿语言活动模式的几点见解[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909.
[2]郭莉萍,张欣. 大班幼儿家庭读写环境与语言入学准备情况调查——以宁夏银川市某公立幼儿园为例[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