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常见的问题行为及其矫正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 姜亚静
[导读] 问题行为是一种与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相偏离和冲突的行为

        姜亚静
        山东省昌邑市卜庄镇夏店学校 (山东省 昌邑市  261309)
 
        问题行为是一种与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相偏离和冲突的行为,即可能是对传统行为规范的偏离,也可能是对现行法律法规的偏离。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指青少年的个人行为表现无法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环境,致使他们感到适应困难,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等方面发生生理上或者精神上的困扰。个体遭受到困扰和挫折后,如果冲突超过忍耐的限度,引起严重紧张不安或者焦虑就会采取防卫机制,产生一系列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可能是违背社会规范、家庭束缚、道德甚至法律等。其严重程度可以是普通的不良行为,也可能发展为反社会行为甚至犯罪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说,问题行为是犯罪行为形成的原始状态和前夜。问题行为一旦从量变到质变,就会变成犯罪。
        青少年的问题行为通常表现为一般性社会问题、违章性行为问题、轻度违法行为、违法犯罪行为。一般性社会问题是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按既定制度和规则办事,违反传统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行为上标新立异,被大多数社会成员认为是“异常”的、“不正当”的行为,这种行为我们也通常称为异常行为。违章性行为问题是指违背规章制度和条例规则。例如考试时作弊或者旷课、逃学等。轻度违法行为指行为违法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例如青少年常见的小偷小摸、一般性伤害他人、虐待家庭成员等,但情节轻微。这种行为已经是对有关法律的偏离,但尚未达到追究法律责任的程度。违法犯罪行为是一种特殊的、严重的社会社会行为偏离。诸如抢劫行凶、聚众闹事等,这些行为直接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对社会秩序的稳定有巨大的破坏作用。
        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具有特殊性、模仿性、易变性、盲从性等。青少年问题的特殊性指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不同于成年人,有其自身的规律,是发展的现象,教育的现象。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在客观上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阻碍集体活动的顺利开展,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麻烦。在主观上影响学生自身的智能发挥、社会适应、品格形成和个性发展,妨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判断学生的某种行为是否属于问题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把该种行为与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正常状态相比,若明显不同于同龄人一般行为则可以看作是问题行为。而是与学生自身行为发展相比,若较长时间存在行为发展上的退步现象,则可能预示着问题行为的出现。三是看该种行为是否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合理要求相符,若严重偏离了行为规范则属于问题行为。当然也要考虑到行为发生的经常性,表现的稳定性,对他人和自身的扰乱性等因素。总之对问题行为的判断要慎重。尤其要明确问题行为指向的是学生的某种行为,而不是针对学生本身。不能轻易给有某种问题行为的学生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                  
        针对青少年不同的问题行为应该采取不同的校正方法。表扬和批评是最经常使用的方法。表扬指的是某个行为习惯出现以后给予积极的表扬,使这个行为得到肯定。学生每一次达到预期目的,都要马上加以表扬强化。强化物要适宜,才能够起到教师所期望的强化作用。比如低年级小学生做好一件事可以用糖果作为奖励,而对中学生却很不适宜。又如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之后给自己一个奖励,可以是看电视,但如果学生不喜欢看电视却喜欢听古典音乐,这时要有选择地找出适宜的强化物。强化物的呈现要及时,意义要明确。表扬什么,惩罚什么,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表达要明确。比如表扬学生时说:“你这一周表现不错。”意思就含糊不清。什么事情干得不错,是今天干得很好,还是指昨天的事情?。老师的表扬一定得针对具体的事件。例如:“你刚才说的话我以为很好!”教师强化的标准也要逐渐提高,强化的次数要逐渐减少。另外强化物可由实物逐渐变成语言,先采用效果明显的强化物,再逐渐改为言语的强化。当然表扬强化的量要适度,以免学生很容易得到满足而不思进步。惩罚指某个不好的行为习惯出现以后给予消极的刺激。使用惩罚手段要慎重,以免受到惩罚的学生可能会模仿教师惩罚自己的方法将来去惩罚别人。对他们来说观察行为在学生的成长中起了主要作用,教师要充分考虑惩罚的种种副作用。
    纠正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是一个缓性的过程,需要多层面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行为干预,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对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使行为发生预期的变化。同时,因青少年问题行为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青少年自身的社会心理因素等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的干预要综合考虑诸方面因素,取得相关人员的配合,将家长、同伴等作为强化资源,从而促进青少年的良好成长与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