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教育理论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黄后昌
[导读] 科学教育是锻炼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重要基础,

        黄后昌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 浙江 绍兴 312300

        摘要:科学教育是锻炼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本文也将以科学教育的发展为宏观视角,立足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发展,从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出发,分析活教育理论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构建更加高效且有效的课堂,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活教育理论;科学教育;应用方法
        引言:
        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理论明确提出:①要有健康的身体。②要有建设能力。③要有创造能力。④要能够合作。而科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的自然学科,其知识的学习仅仅依靠理论的理解是尚不足够的,必须要结合实践技能的锻炼。正因为如此,教师也应当重视活教育理论,在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措施。
        一、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成长
        科学教育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也应当成为素质化教育的重点培育对象,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塑造更加平等且和谐的民主课堂,学生认知的过程本身就伴随着各式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他们需要经历一个循环往复的,并且也难免会产生一些遗漏和疏忽,滋生出明显的厌烦和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课堂上讲授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用纵横的方法联系现实世界,把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无论是吃穿还是用住,要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自身的紧密联系。另外,教师也应当为学生争取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机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科学教育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现代化的工厂,让学生观察科学产品生产的流程和步骤,或者是带领学生畅游科学馆,让学生表达自己浏览过后的感想。亦或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出小制作或者是小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让他们能够构建相应的科学一项。并且,教师也需要为学生展示最新的科学成果,让学生能够受到精神上的鼓舞和启示。总的来说,教师应当从4个方面去引导学生,首先是要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和好感,其次是要引导学生喜爱科学实践活动,然后是要引导学生主动钻研科学现象,最后是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科学。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引导都需要借助活的方法,这也是活教育理论的鲜明体现,学生需要跟随课堂上教师讲课的脚步,了解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科学素养。在具体实践的时候,教师应当为学生举出相应的科学知识,揭示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科学的教材内容中可以看出,其知识的收边都是对现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对鲜明实例的凝练和概述。对此,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懂得现象发生的原理,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进行再创造,例如反冲的引用和仿生的发明等等。而且,教师也应当以青少年发明比赛为例,引用一些创新性的科学成果,让学生受到启发,可以是太阳能跟踪器,或者是升降笔筒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现实生活中更加鲜明的例子。然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这些创造的基本原理,让学生自己进行尝试。

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定期邀请获得发明专利的人员,以及曾经获得青少年创作发明奖项的同学,来班内进行演讲,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传授有力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受到榜样的鼓舞,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而且,教师也需要从外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在课堂上推动师生之间的共同参与,这样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和自豪感。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物品外延法,挑选出一些学生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物品,然后让学生联想这些物品的用途和功能,从多个角度出发,创新物品的使用方向,可以是蜡烛,也可以是水资源。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原理应用法,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中获取科学知识,先根据教材上列举的逻辑,来创设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以学生的身份进行旁听,然后总结出学生的设想与构思,再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分析原理如何运用到科学发明中。并且,教师也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法,让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中的各类现象,提炼出有用的科学元素或者是科学问题,结合书本上的理论进行研究和实践。
        最后,教师应当拓展课堂实践的方法,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习惯,鼓励他们大胆进行创新。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科幻题材的电影,或者播放科学家的纪录片,组织学生进行观看。然后,为学生推荐与科学发明有关的书籍,为学生讲述科学发展的历史,介绍现代化科研的最新成果,这样可以让学生把科学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建立他们的科学意识[1]。
        三、引导学生辩证对待科学
        尽管科学的发展极大改变了社会的生产生活,但这一态势所带来的影响是利弊共存的,科学既能够给学生的生活提供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会引起不正当的竞争,甚至是战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相关的实例,例如,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本意是用来开山修路,但最后却被用于人类的残杀,克隆的发明是为了治愈人体的疾病,但却成为复刻人类本体的又一途径。原子质能转化理论原本是为了能源的开发,但却也成为氢弹原子弹制造的基础。这些鲜明的例证都足以说明,科学的利用,必须要依托辩证的思维,科学家也应当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要把科学发明成果贡献于人类社会。对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用辩证客观的眼光去看待科学的发展,既要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有利方面,也要为学生展示科学所带来的恶果,让学生明确科学发展潜在的风险和隐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努力学习基础知识,锻炼实践技能,把自己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紧密联系到一起,贡献自己的力量[2]。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活教育理论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是顺应素质化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不仅能够帮助教师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可以从多个角度锻炼学生的素质和思维。本文通过意识的引导,教学方法的创新,辩证思维的塑造,这三个角度论述了活教育理论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充分尊重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且也结合了社会生活的实例,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张可欣. 现代教育理论在生物科学活动中的运用[J]. 新农村(黑龙江), 2018, 000(029):104.
        [2]李宏. 国外科学教育理论和方法在我国"馆校结合"中的启示与应用[J]. 赤子, 20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