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在偏远区域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董树国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董树国
        伊春市第一中学  黑龙江省伊春市  153000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017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迎来了改革的热潮,随着偏远地区硬件及软件设施的不断完善,让信息技术教学成为了高中学生技能和素质培养的重要部分,但是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偏远地区由于教学模式、教学软硬件设施、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实践等多方面的相互制约,使得偏远地区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实践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从现状分析问题,结合教学实际经验,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新课改 偏远地区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于2017年制定下发,到2020年开始实施,通过这一段时间新老课程交替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在偏远地区的实践进行了思考。
        一、对偏远地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
        (一)家长、学校及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不够。大部分家长、学校、学生因为信息技术不属于高考学科,所以对其重视不够,更有部分家长把玩电脑游戏等等同于信息技术课,导致其对电脑有天然的厌恶,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学习会促进自身计算思维的养成,以及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初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衔接、知识体系设置不理想。偏远地区大多数学校初中没有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底子教差,或初中课程与高中课程高度重叠,层次化不够,梯度不明显。
        (三)课程开设课时不足。偏远地区大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不足,认为信息技术是合格式考试科目,未按课标要求的一周两节开设课时,而是一周一节,有的甚至是两周一节,造成课程紧凑,课时不足,部分内容未达学习要求。
        (四)课程中所涉及的软、硬件等相关设备不足。偏远地区学校相关软硬件配置不达标,使得教师只能从理论上进行说明,无法让学生真正进行实践,进而影响学生知识技能的进一步提高。而且大部分学校是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的,所以学生除了在信息课上接触电脑外,没有其他的方式进行自主实践。
        (五)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偏远地区学校信息技术一般都是身兼数职,或兼职维修,或兼职管理,导致整体业务能力不强。
        二、对偏远地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践的思考
        (一)基于实际,做好知识筛选
        目前,偏远地区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仍然处于较低较落后的水平,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且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信息技术教育的实践与使用与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差距。而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知识之间既有相关性又有相对独立性。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先了解相关知识需要传授到什么样的层次,每节课的知识点不一样,教学重难点也存在差别,教师必须基于学校实际,对新课改中知识进行筛选,研究制定符合当地本校的系列课程。
        偏远地区课时有限,如果教师将这些知识点全部讲解清楚,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时对知识点进行探寻、筛选,重要内容还要详尽讲解,次要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学习Python这部分时,内容比较复杂,零散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学生基础相对薄弱。为了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师首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Python简单的循环语句,体验通过编程实现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过程和步骤。教师对知识进行筛选后,设置了一个与知识点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进行学习、解析。借助项目案例学习,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教学也在不知不觉中顺利完成。
        如果教师能够将一节课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学习内容呈现出来,并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自然会实现质的飞跃。
        (二)增强互动,提升课堂实效
        教学互动不仅是教学方法的运用,更是一种紧跟新课改潮流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教学主体之间互动对话的过程,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互动对话可以是课前设计好的,也可以是课中即兴的。课前设计好的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必须对互动内容、互动形式进行设计准备。课中即兴互动则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认真观察,及时发现互动契机,给学生提供更多交流探讨的机会。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关键要设置趣味化、启发性的互动话题。在设计互动话题时,教师要注意体现教学的重点,注意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激活学生潜在的表达意识,这样的话题设置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效果。在学习《数据编码》一课时,教师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如“ 常见的汉字编码有哪几种”“ 英文编码有哪几种”。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组成小组展开讨论,这样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学生很快就顺利地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在解决教师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质疑。教师及时发现了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答疑解惑,课堂学习氛围被充分调动起来。
        为提升课堂对话层次,教师可以从话题设置的内容着手,设计一些可以挑起意见分歧的话题。只要学生有话说,问题设计就是成功的。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激发思维矛盾点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具体体现。高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对这类问题非常感兴趣。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点展开激发调动,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凸显。
        (三)加强实践,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学习结束后,如果教师不及时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操作训练,学生对学习的重难点就掌握不到位,教学目标自然难以达成。偏远地区由于课时有限,所以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与实践的双层任务,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设置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实践训练就是对知识加强记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训练的设置形式极为重要。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特点选择单人实践训练、多人小组合作训练 。教师要根据训练内容、训练形式和学生表现等进行及时调整,体现灵活性、变通性。
        本次新课改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一次知识体系大洗礼,也是一次大挑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GB/T 7714张琳鑫. 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措施探究[J]. 魅力中国, 2017, 000(032):164.
        [2]次仁旦增. 偏远地区乡镇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我见[J].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2015, 000(002):219.
        [3]吴宣平. 改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措施[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5, 000(030):159-15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