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建平
四川省成都西北中学 610000
摘要: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部分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不高,时常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上课开小差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当前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已经被应用了教育领域中,物理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与普通教学方法不同的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可以动态化、直观化的展示物理知识,让学生们能够更加便捷、高效的理解物质运动规律。本文中,笔者便以高中物理为例,探究了信息化技术背景下深度教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物理;深度教学;教学策略
前言:
所谓的信息技术教育指的就是将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载体、计算机知识作为支撑,然后统称为网络信息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信息的整合,并且还将图像、声音、画面以及视频等融为一体,把互联网技术当做传播载体对信息进行传输。简单来说,信息技术教育就是教师在授课时所运用的各种方便教学的设备,比如多媒体、电子板以及高清投影仪等这些都属于信息技术;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授课,比如网络直播课程以及慕课平台等,达到了对学生远程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加入了这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无疑是给教师带来了方便,提高了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具体结合
(一)课堂重点难点利用网络先行归纳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其在没有教师上课的情况下也能做主动学习,而自主学习的第一步,就是预习,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出课本中的重难点。
比如在高中教材中,讲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课,本课中的重难点就是“引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对于该知识点可以采用网络技术来查询相关资料,此外,还可以通过观看动画演示来了解其中的内容,比如我国的火箭发射,通过三维动画展示来观察在火箭发射时周围环境的变化,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解析。所以将信息技术带入到课堂教学中极大的方便了教师讲课,其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找寻有关学习内容的视频、音频,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在枯燥无味的学习中找寻乐趣,并且还能将知识与科学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原来得到基础上能够再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感受到物理世界的魅力。不仅如此,学生在上课之前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预习,不仅能够全面掌握物理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借助信息技术,组队开展物理实验
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避免不了需要亲自动手去操作实验,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讲解正确、完整的操作步骤,防止出现意外。
对于学生而言,在实验开始操作之前,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模式,让学生能各自分配任务来完成相关资料的搜集,对于相关资料的搜集、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以及最终数据图表的战士和误差测量是整个实验中最重要的几个环节,决定着最终数据的真实性,总的来说,就是信息技术在实验中的地位必不可少,其贯穿了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
比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布朗运动”和“丁达尔效应”这两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在观察花粉中分子的运动时,如果只是单纯的借助显微镜那么只能看出其中缓慢移动的颗粒,并不能准确观察出分子的具体运动流向。在“丁达尔效应”中观察光的折射时,如果只是借助自然光柱,那么其在平常是很难观看到的。由此可见,在操作这两个实验时,运用常规的方法是很难观察到实验的效果,这时,可以借助到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来操作物理成像模拟的实验,从而能够看到很直观、很清晰的实验效果,此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实验的时间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实验、学习的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物理课题探究,获得竞赛佳绩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大部分物理教师的心愿都是让自己的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物理知识,在全国物理知识竞赛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佳绩的到来完全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帮助。简单来说,在全国高中物理知识竞赛中,参加比赛的每一位选手都是能够非常熟练操作系信息技术的高手,再加上丰富的内容和参赛经验,每一次的实验和理论都能从信息技术中查询相关的知识内容,收集大量的资料,并且再从中开阔自己的眼界。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代入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学生查找资料,深入研究物理课题,从而可以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活跃高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氛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那么避免不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的情况,甚至还会出现厌学的心理,思维也会陷入低潮,学习成绩也就会下滑。理是抽象性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创建出“物理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教学中加深对物理定律的理解,小至搭建实际的实验情境,大至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际的操作实验。
比如在“力与运动的关系”这节课中,人们普遍会有一个错误的认知,那就是物体的运动是靠力量来维持运行。要想消除此学生固有的认知与想法,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将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进行展示,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观察力与物体的运动关系,还可以及时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出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教学,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物理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时,教师一定要保住自身的主体地位,不要全部依赖于信息技术,还要适当的结合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本篇文章中,笔者重点围绕信息化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融合策略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利用网络归纳重难点、合作开展物理实验、加强课题探究以及活跃课堂氛围等策略,均是严格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及其学习情况所制定,希望通过其应用能够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成.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如何打造高中物理智慧课堂[J].中学理科园地,2018,14(2):21-22.
[2] 高赫煊.探析高中物理学科特征及深度学习策略[J].神州,2018,(4):109.
[3] 任虎虎.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思维型课堂构建的研究[J].物理教师,2019,40(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