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0期   作者:尤慧良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尤慧良
        永嘉县桥下镇第一小学,浙江 温州325106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作为一名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者,应当主动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职责。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自我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夯实基础。接下来笔者将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大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行为习惯
前言: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在小学阶段开展道德与法治,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使学生学习到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作为一名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以及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为学生开展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且正确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利用榜样的力量展开教学
        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者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及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所以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自己作为教师的榜样力量,在教学过程当中严格的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这样才能够为学生起到良好的典范。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要做到爱祖国、爱人民、尊重他人、以诚待人等,才能够真正地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教师和家长,甚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大部分都是借助微信、QQ等社交软件,所以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者在这些社交软件当中,也一定要做到严格的规范自己的言行,多去发一些正能量的朋友圈,言传身教,真正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道德品质。
        例如,在进行部编本三年级上册《我们的学校》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章节教学的目标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德心,使学生热爱校园环境。接下来教师可以组织讨论活动,让大家讨论如何保护校园的环境,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可以积极地加入,并和大家讲述自己在维护校园环境时的一些行为和做法。最后引导学生尝试制作一份“保护校园环境的计划书”。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教师的榜样力量,还能够使教师的言传与身教有效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家园共育
        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者,在展开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时,可以积极地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家园共育。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教学环境,家长也是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如果仅仅靠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的家长真正了解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并利用家长会、家访、家园开放日等等活动,和学生的家长一起去制定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及时的和家长去反映学生在学校当中的表现以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具体情况,家长也需要根据学生在家庭当中的实际表现和教师进行如实的反映。以此共同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展开良好的教育和指导,有效地增强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进行部编本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清洁》这一章节内容的讲解时,教师就可以积极地和学生的家长进行合作与沟通。首先,教师可以和学生的家长一起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制定“行为习惯养成的计划表”,内容如下:第一天让学生起床之后,尝试着自己去叠被子。第二天在第一天内容的基础上,起床之后自己开卧室的窗户。第三天在第二天内容的基础上,到班级当中自己去擦拭自己的桌椅。学生的行为应当在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之下完成,教师可以为家长制定要求,让家长把学生每天的行为表现发送到微信的群聊中进行打卡和记录。对能够坚持一周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小红花、小红旗等。对能够连续坚持两周的学生,教师应当为学生颁布奖状,并给予铅笔、橡皮、尺子、作业本等等小文具的奖励。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满足一些学生的合理需求。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联系实际生活督促学生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积极的根据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找寻教材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契合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本身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所以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者在为学生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仔细的去研读教材,并为学生积极地去收集生活的素材,利用视频、图片、PPT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知,有效的拉近学生与道德与法治门课程的距离,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就在我们身边。
        例如,在进行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班级生活有规则》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提前一周进行准备,在学生看不到的角落安插一个摄像头或者是直接调取班级当中监控的内容,并制作成PPT,在课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让学生真实地看到自己在班级当中的不良行为表现,让学生对自己的每天在班级当中的行为习惯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和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进行不文明行为的杜绝”,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遵守行为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结:
        作为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的重要性和重要价值,及时的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创新,优化与完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模式,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通过丰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主动地去遵守行为规范。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所提出的几点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工作者带来一点微薄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单海萍. 浅谈如何提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质量[J]. 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 2020, 000(003):P.46-46.
[2]陈晓珍.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 家长(上半月), 2020, 000(004):73,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