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任飞
桂林市秀峰房产管理处 广西桂林 541000
摘 要:先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作简要概述,进而重点从信息及时录入、强化宣传力度、严肃程序、加强监管、整合项目与统筹规划等方面提出农村危房改造的系统推进要点与措施。
关键词: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同时一项系统性强、复杂度高的工程,其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际工作过程中势必存在诸多的问题。为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可以高效开展,必须强化统筹管理能力,系统推进。
一、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过程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目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民群众积极性不高:由政府出钱规划建设,所完成的扶贫搬迁项目理应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但目前来看,真正愿意住进去的农民人数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相应的水、电、暖及社区服务还没有满足宜居的条件,二是房地分离,改造后的住房与土地之间距离较远,农民日常生产活动受限,对今后的更好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2.补助资金较少,多数的贫困家庭无法正常启动危房改造工作:危房改造工程除国家补助外,还需要农民自筹部分资金,一些贫困户虽然被纳入至危房改造对象,但因为缺乏资金被迫放弃指标。即便拿到指标也会因为经济压力过大而无法短时间筹措到资金,影响危房改造工程的高效推进;
3.组织机构管理职能有待强化:相关的组织结构是危房改造工程的主要责任人,其工作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和决定此项工作的开展质量。但目前来看,各级管理人员的技术含量和业务素质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未形成相关的责任制度和监督机制,导致危房改造工作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4.统筹规划能力不足,未做到因地制宜: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且复杂性高的工程,同时因为各个地区所面临的问题均有所不同,因而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若不做到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势必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目前来看,在农村危房改造系统推进过程中,这一场攻坚战缺乏统筹规划思想和新型农村规划思想,日常工作开展方式较为单一,与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农村危房改造所遵循的政策要点
针对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并根据所处地区的基本情况和条件,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措施,并始终在政府引导下,秉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此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总的来说,在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过程中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立足实际,统筹规划: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要始终立足于所在地区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处地区的人文特点、生活习惯及风俗民情,不仅要做好危房改造工程,且要与我国推行的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适居、宜居的农村环境。另外,新农村社区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城镇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均应纳入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体系中。鉴于多数农民搬迁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当地政府要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为农民营造更佳的居住环境,发挥多种工作方式的优势,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高效推进。如图1,某地正在开展危房改造工作。
图1 某地正在开展危房改造工作
2.加强宣传力度:针对部分农民搬迁积极性较低的问题,除做好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外,还需要加强此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将国家出台此项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告知农民,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尤其是基层的工作人员更要强化责任意识,将政策宣传到位,确保农民对危房改造的申报程序有详尽的了解。
3.强化监管力度: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涉及较多的资金问题和权属问题,若得不到内部和外部监督势必会出现贪污腐败的情况,无法确保危改工作的高效推进。因此,相关职能部门一方面要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业务素养,尤其是强化工作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内外部监督机制,对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全过程和动态监管,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确保国家政策可以无折扣的落实,特确保农民可以住上安全房、放心房、舒心房[1]。
4.遵循工作开展原则:严格执行“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多方位整合危改工作中的各类资金,强化扶持力度,且要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当地所处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捆绑利用,大张旗鼓搞宣传,风风火火干工作。为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资金,可以将危房拆下的门窗等材料继续应用到危房改造项目上。
5.整合项目,统筹推进:严格执行“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的原则,多方位整合危改工作中的各类资金,强化扶持力度,且要将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与当地所处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捆绑利用,大张旗鼓搞宣传,风风火火干工作。为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资金,可以将危房拆下的门窗等材料继续应用到危房改造项目上。
三、农村危房改造落实流程与策略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涉及较多的行为主体,实际开展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这要求不仅要严格遵循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法规,更要做好农村危房改造的基层落实工作。总的来说,在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过程中,需要在相关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做好两个阶段的工作。
第一阶段需要对农户的住房开展精准识别与鉴定,以此确定危改资金,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户可以享受到国家危改资金扶持。在实际开展精准识别与鉴定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砖混、砖木、土木及木结构等房屋类型进行针对性评估。将房屋稳固等级分为ABCD,其中AB指稳固住房,按照规范不享有扶持资格;C级住房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维修加固或拆除重建来实现危改目的;D级住房只能拆除重建。精准识别与鉴定是后续危改工作开展的基础,可直接影响和决定后续危改的成效,因而需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加强外部监督,确保可以实现预期危改目标,以此改善农村地区重点人群的居住条件,确保困难群众住有所居和住有宜居,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
第二阶段需要对已经通过完成改造的住房进行再次鉴定,评估其是否已经达到居住条件。主要的鉴定内容包括:住房周围环境是否存在安全、污染隐患;新建住房的建筑面积是否达标;室内功能是否齐全,是否可以满足居住要求,包括厨房配置、厕所、室内采光等;新建住房是否已经达到入住条件,包括门窗是否安装到位,是否已经通水通电。
四、结语
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事关国计民生,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基层单位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基于工作原则和规范,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模式,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危房改造工作机制,以确保广大的农村贫困群众可以住有所居。
参考文献:
[1]鹿山.坚决打赢农村危房改造“清零”攻坚战[J].新湘评论,2020,283(0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