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
济宁市技师学院 山东省济宁市 272000
摘要:从幼儿学习的现状来看,很多教师都没有采用适合幼儿的方式,而且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育幼儿的时候往往采用比较传统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从现在来看已经不再适用于幼儿。因此为了更好的教育幼儿,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逐渐的转变教学模式,给幼儿打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进一步落实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活动;应用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科学教育中,主要涵盖了幼儿认知生活、感知生活特点,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科学学习兴趣,是推动幼儿综合发展的有效措施。此外,幼儿年龄过低,在理解事物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直观进行感受,其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较为薄弱。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育内容过于抽象,忽略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导致幼儿无法提高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象,幼教者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的方式,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结合引导性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自主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幼儿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推动幼儿综合素质发展,进而实现教学活动有效性。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应用信息技术,开阔师生视野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幼儿仅通过学习课本知识,对身边事物不关注的话,对幼儿今后的发展不利。幼儿正是处于好奇心最强的时期,同时也是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最佳时期。幼儿通过关注周边生活,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可以从中获取学习经历。当然,仅仅通过这些信息,是不能满足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的,其需要通过带有图片、动画的文字获得信息,以满足起好奇心,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幼儿获取有用的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拓展幼儿的视野。教师要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动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同时,教师之间需要加强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交流教学经验,提出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相互的探讨,最终找到解决方案。
(二)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转为形象
基于理论立足教学教育活动与幼儿阶段受教者而言过于抽象,从感性思维上升理性思维也过于遥远,因此,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元化、多维度策略,培养幼儿思维循循渐进,推动幼儿综合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科学领域,也是提高幼儿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的有效措施。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中,教师就可采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明确教学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视频、图片等具象性描绘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在观看中激发探索兴趣,进而拓展幼儿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在观看中建立基础科学思维。如笔者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导,为幼儿播放有趣的声音视频如鼓、梳子等物理制造声音,在幼儿观看中,利用引导性问题点明要点,如:“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呢?”“为什么梳子在发出声音的过程中会抖动,不抖动了也就没有声音了呢?”利用问题引发幼儿猜想,加强幼儿探究兴趣,进而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教学内容,也实施了良好的课堂导入,通过导入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促使幼儿积极自主参与教学内容,并集合幼儿认知规律、认知特点进行优化,不仅帮助幼儿直观理解,也让幼儿在观看中对教学产生浓烈兴趣。
(三)应用信息技术,加强自主探究能力
在幼儿阶段教育中,依托信息技术为核心要素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件、视频等多元化、多维度兴趣,其目的调动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欲望,并在活动中加强幼儿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利用网络信息优化幼儿阶段教学内容,利用幼儿较为喜欢的元素、视频、图片呈现,是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加强幼儿情感体验的核心要素。例如:在讲授《认识鸟类》这一课中,为了满足幼儿情感体验,加强幼儿科学认知,笔者根据幼儿喜欢的元素、图片、动漫为依托,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的形式,通过收集各种形态的鸟类的图片,在用以图片处理器进行动漫化处理,搭配Flash动态效果,用以动漫形象呈现,并根据相应鸟类搭配不同的叫声,激发幼儿好奇心理,从而根据不同鸟类展开针对性讲解,促使幼儿对鸟类有明确的认知。此外,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笔者组织幼儿开展分类游戏,针对于所学内容对鸟类实施分类,不仅加强了幼儿的科学知识,也让幼儿在活动中建立研究能力,全面拓展幼儿思维能力、逻辑推理,为幼儿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效果
在幼儿阶段教育中,依托信息技术为核心要素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件、视频等多元化、多维度兴趣,其目的调动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欲望,并在活动中加强幼儿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利用网络信息优化幼儿阶段教学内容,利用幼儿较为喜欢的元素、视频、图片呈现,是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加强幼儿情感体验的核心要素。例如:在讲授《认识鸟类》这一课中,为了满足幼儿情感体验,加强幼儿科学认知,笔者根据幼儿喜欢的元素、图片、动漫为依托,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的形式,通过收集各种形态的鸟类的图片,在用以图片处理器进行动漫化处理,搭配Flash动态效果,用以动漫形象呈现,并根据相应鸟类搭配不同的叫声,激发幼儿好奇心理,从而根据不同鸟类展开针对性讲解,促使幼儿对鸟类有明确的认知。此外,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笔者组织幼儿开展分类游戏,针对于所学内容对鸟类实施分类,不仅加强了幼儿的科学知识,也让幼儿在活动中建立研究能力,全面拓展幼儿思维能力、逻辑推理,为幼儿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都是“灌输式”教学法,在课堂中教师就按照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而幼儿就在自己的座位上听,不会对教师讲述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导致很多幼儿对学习慢慢的失去了兴趣。而且很多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在课堂中经常出现溜号、走神的情况,这种情况对幼儿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针对幼儿的情况来开展新一轮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引进到课堂中来,通过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质量还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对学习慢慢的产生兴趣。例如:在教学《放电影》的时候,很多幼儿对于投影都是比较陌生的,因为幼儿并不懂影子是如何投放到屏幕中的,所以教师便可以通过投影仪将幼儿的影子投射到电子白板上,然后通过白板笔将幼儿的影子轮廓勾勒出来,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同步的造型影印。通过这种模式,就让幼儿对于影子有非常大的兴趣,幼儿便可以在自己的影子上不断的发挥想象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逐渐的将注意力放在幼儿的教学中,因为幼儿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幼儿的特点出发,采用合理地模式进行教育幼儿,给幼儿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让教师可以更好的进行教育幼儿,从而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高明星.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220-222.
[2]陈路.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