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兴
(宁夏秦汉渠管理处)
摘要:河东灌区骨干渠道工程既是保障灌区农业灌溉安全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实现灌区农业丰产增收功能不可或缺的核心工程。灌区骨干渠道工程包括渠渠道、建筑物、调蓄工程、泵站、机电设备、通讯、信息化系统、自动化测控闸门及其他自动化设施、生态绿化工程、生产管理设施和安全生产设施等,对灌区农业综合开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灌区农业灌溉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渠道工程 维修养护 管理措施
1.灌区基本情况
宁夏青铜峡河东灌区属国家大型二等灌区,位于黄河青铜峡水利枢纽出口东岸,南起牛首山,北至灵武与内蒙交界的明长城,东靠鄂尔多斯高原,西临黄河,南北长约60km,东西宽约30km,总灌溉面积874km2。最大引水能力160m3/s,年均引水量9.49亿m3左右。在册灌溉面积61万亩,实际灌溉面积106万亩左右。河东灌区辐射范围包括青铜峡市的青铜峡镇及峡口镇、吴忠市利通区全境、灵武市全境的共计18个乡镇,1个开发区,8个大中型国营农(林)场。
河东灌区现有河东总干渠1条。干渠4条:分别是秦渠、汉渠、东干渠和马莲渠,另有农场渠和波浪渠2条支干渠,干渠总长223公里,衬砌178公里,衬砌率为79.8%。建筑物总数为1071座,其中水闸46座,渡槽10座,桥梁164座,取水口800座(其中:干渠直开口707座,干渠取水泵站93座),东干渠216座,汉渠148座,秦渠142座,农场渠74座,马莲渠 212座,河东总干渠8座。安装使用各类干渠测控一体量测水设施371套,占全处灌区直开口总数的52.48%,控制性水闸改造10处,占全处控制性水闸总数46座的21.74%,开发秦汉渠灌溉管理平台软件1套。
2.灌区渠道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虽然近20年灌区骨干渠道已改造砌护渠道178公里,渠道衬砌率达到79.8%,但是,还有45km渠道(其中:河东总干渠4.2km;东干渠18.4km,秦渠22.4km)尚未砌护,许多水工建筑物及配套设施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严重,存在一定渠道输水安全隐患,迫切需要维修补强和及时翻新。
⑵由于灌区骨干渠道砌护是分段落不同时间进行的,造成渠道过水断面、输水流速不均,对砌护渠段冲刷加快,汉渠上游K3+500-K14+500段11km渠道渠底拉深特别严重(2018年已维修加固2.1km),再加早些年渠道砌护改造抗冻胀措施欠缺,造成40%护坡滑塌,严重降低了砌护渠道的使用寿命和增加了渠道输水安全隐患,需要及时进行除险加固。
⑶改造渠道局部渠段裁弯取直不合理和渠稍段流速慢等原因,致使渠道淤积并且杂草丛生,减少了渠道过水断面,造成干渠轮灌周期延长和输水安全隐患增加,需要及时清淤。
⑷城镇乡村过境段生活垃圾和杂物随意向渠道内倾倒,致使桥墩、闸墩挂淤和干渠直开口进水口堵塞,严重影响干渠安全输水和斗口水量计量,需要及时清淤。
⑸为了稳固提升美丽渠道建设成果,必须加大对院落美化、渠道绿化带等固堤生物措施进行管护。
⑹为提升职工办公、住宿条件,适应打造信息化灌区规划,急切需要对影响灌溉管理正常运行的一些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改造和维修。
3.维修养护项目实施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渠道维修养护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⑵零星工程资金所占比例较小。近几年,通过项目工程已将渠道主要问题解决,遗留下来的主要是渠道零星维修工程,特别集中在小修小补、工程抢险上的投入较少。
⑶维修养护工程中零星修补项目太多,重大隐患工程由于资金投入问题,除险加固“治标不治本”,导致隐患一直存在不能根除的情况。
⑷维修养护工程存在由于维修加固不彻底或其他原因造成重复修补的情况时有发生。
4.加强渠道工程维修养护的必要性
伴随渠道工程使用年限的增加,工程也将老化、积病成险,需及时进行维修养护。为加强灌区骨干渠系工程维修养护的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维修养护资金使用效益,保证渠系工程完整、安全运用,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是提高灌区灌溉供水安全保障的需要,也是加大水利科技应用,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灌区水利现代化应用水平的需要。渠道工程老化带病运行的问题不解决,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就无法消除,工程正常运行得不到保障,严重制约灌区工程效益的发挥,极大地影响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渠道维护与管理的措施
渠道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是长期系统性工程,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远远不够,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管理维护方案和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从制度、管理等方面细化各项规定,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可行的方针政策。
⑴加大资金投入
灌区骨干渠道工程在渠道维护管理中,需要形成自上而下的全方位养护管理体系,积极与自治区水利厅维修养护项目主管部门密切配合,提前上报年度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投入的资金充足,为渠道维护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⑵构建科学合理的水利渠道养护管理方案
渠道工程维修养护工程结合“管养分离”进行管理实施,由运行管理单位作为采购主体,参照政府采购方式,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择优选择专业养护队伍。考虑到日常维修养护项目工程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专业维修养护队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缺少劳动力的现象,导致保养维护不及时等情况的发生。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充分发挥属地管理所、段、点人员优势,在不取酬的情况下,将日常保养维护项目与现场施工监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投入到管理处日常维修养护项目实施工作中来。
⑶骨干渠道主要建筑物修复
灌区骨干工程的主要建筑物所存在的质量问题,大多体现在建筑的年久失修所产生的老化问题,所以在修复工程当中,则应当对建筑物进行整体改造,既要考虑建筑的安全性能,又应当确保建筑能够与灌区整体匹配。维修养护项目中的集中更新改造工程参照工程项目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凡符合招投标项目或采购的设备,由运行管理单位按照规定和程序实行招投标或政府采购。达不到公开招投标要求的,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选择承建单位。
⑷加强信息化建设
伴随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数据管理已经成为人们在日常工作时常见的一种管理方式,在渠道工程管理中更需要利用现代化技术,一方面解放了工作人员的双手,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实现了对灌溉渠道的实时监测和调配,以便满足不同阶段灌区对水资源的需求,致使“智慧水利”运行管理的效果更加突出。
⑸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体部署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维修养护项目工程前期勘察、立项,下达计划通知,项目法人管理及工程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各项制度,堵塞管控漏洞和防控风险,建立规范的工作程序,强化监管责任,提高监管效率,确保监管到位,不留死角。
⑹强化项目法人制管理。
在维修养护项目工程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招投标法及自治区水利厅相关招投标文件精神,切实把规范工程建设招投标作为一项长期性、持久性的工作来抓,对符合招标条件的项目工程一律要求进行项目法人招标管理。严禁肢解工程规避招标,严防虚假招标串通投标,面向社会积极纳入社会化服务意识强,施工技术过硬的施工企业投入到维修养护项目工程中来。
6.结束语
灌区骨干渠道工程与灌区农业经济发展有着相辅相成且密不可分的联系,加强灌区骨干渠道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及时进行必要的消缺补漏和集中更新改造,消除渠道工程输水运行安全隐患,降低骨干渠道工程输水损耗,有效改善渠道工程设施“病、险”隐患突出的旧损面貌,保障灌区渠道工程正常运行,促进灌区农业节水增收,提高了灌区农业安全生产能力,为灌区工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为了渠道工程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对渠道的维护与管理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