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30期   作者:贺袁成 穆 瑶
[导读]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并没有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创新与优化,导致当前建筑项目的施工之质量问题越发严重。
        贺袁成  穆 瑶
        江苏苏港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100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并没有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创新与优化,导致当前建筑项目的施工之质量问题越发严重。
关键词:建筑工程;创新管理;措施分析
1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基本原则
        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以下方面原则:(1)促进生产力发展原则。从目前国内建筑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其生产水平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对于建筑工程企业管理模式的建设有着较大的影响。而企业生产力和企业管理模式间是长线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要注重管理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为企业生产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在建筑工程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现各个要素之间得相互合作,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水平。(2)满足市场化要求。近些年来,建筑市场环境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市场各个时刻都存在动态性变化。要想实现建筑市场的整体效益,建筑工程企业则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尤其从当前建筑市场的角度来讲,当建筑市场有着较高的社会效益的情况下,此时市场的地位将会随之得到不断提高,并且对于建筑市场的开拓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建筑工程的质量没有达到相关标准规定,则建筑工程企业的社会形象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鉴于当前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企业要给予工程管理体系足够的重视,并且要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进而促进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
2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2.1 建设机制不完善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所具备的所用和地位也是不可替代的,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建筑单位为了能够获取到更多的经济利益,不惜选择缩减施工成本,减少资金支出的方式,甚至有些建筑企业还直接撤销了看似毫无用处实则至关重要的工程管理部门,大幅削减管理人员,这样的发展现状直接致使建筑工程的建设机制的缺失,原本潜在的一些问题与矛盾也逐渐因建设机制的不完善越发突出,例如管理人员的数量较少,但是工作量较大,一人身兼数职是常态,加上部门配置的不合理,致使施工的进度与质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地影响。
2.2 管理体制较为落后
        在建筑工程管理期间,我国所采用的管理体制相对落后的,因为大部分的建筑企业对于建筑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同时也不关注和重视管理工作。另外,还有很多工程单位为了能够在建设期间节约成本,不设立管理部门,管理部门的责任由其他部门进行兼管,长期处于这样的发展环境之下,整个建筑工程的管理陷入混乱的瓶颈当中,无论管理职能的重叠现象还是管理职能的缺失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建筑工程的发展。由于没有设立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就不会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来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负责,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造成的后果就是建筑行业的管理体系越发落后,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速度也越发缓慢。
3 建筑工程创新管理模式分析
3.1 强化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过程中,要想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效果,则需要关注于理念与思想方面的转变,这也是改善管理模式的关键所在。针对传统管理模式而言,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详细了解目前建筑工程的现状,这样有助于明确哪些理念与思路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为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基础。以全过程管理理念为例,由于该理念有着较高的优势,需要得到科学落实。与此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管理中宜明确工程管理目标,了解其基本的管理要求,立足于建筑工程整个过程全面分析,并且针对不同环节存在的影响因素做到全面了解,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管理对策,以此来保证项目建设全过程处于监管下。

此外,针对动态管理理念而言,同样需要在建筑工程领域得到全面推广和运用,要保证得到科学地落实,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动态化管理要求,关注现场施工动态变化,提升建筑管理水平,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
3.2 细化建筑工程管理内容
        要想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建筑工程企业要给予管理内容足够的重视,细化建筑工程管理内容,同时要注重加强各方面监管。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有着较为繁多的工序,且施工内容较为复杂、工程规模较大等特点,这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带来较大的难度,需要对其管理关键点加以创新和发展,确保工程管理更加完善。从安全管理的角度来讲,应当注重分区管理方式的运用,通过对各个功能区进行详细划分,然后再进行管理,不同区域设置门卡,同时要注重安全保护措施的落实,严格执行安全规范。在进行施工现场管理时,施工单位可注重现代技术的使用,要求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严格落实App打卡,提高安全管理标准。在进行项目成本管理时,应当注重信息技术的使用,注重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3.3 注重管理技术方面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想保证其建筑工程的质量,则应当注重管理技术、施工技术等技术创新。根据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积极引进现代化的高新技术,不断充实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确保建筑工程企业的综合实力得到提高。针对创新管理技术而言,相关管理人员按照工程管理要求,积极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目标。此外,建筑工程企业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要汲取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结合企业当前管理需要进行系统的二次开发和升级,以此来满足工程管理需要,这样才能够保证最终的管理效果。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有效克服了传统工程管理的弊端,不但保证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3.4 创新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作为创新工程管理模式的关键因素,能否保证管理人员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超前的管理意识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效果。鉴于此,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重视发挥管理人员在创新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培训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但能够增强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提高其整体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够保证其具备创新型管理理念,这对于新技术的运用提供了保障。同时,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不断钻研和探索,以此来保证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效果。
3.5 创新约束机制
        建筑项目在施工期间需要妥善的掌握每一个指标和相应的准则,这样才能够在后续的实践中确保预计成效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构建完善的鼓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对员工的收益进行考量,以规范化的行为对其进行管控。在具体的执行期间要严格根据事先制定好的指标准则进行贯彻落实,并明确企业的奖惩机制,对于规范行为的员工给予合适的奖励;对于不按照相关规定展开工作的进行惩罚,让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都能够严肃认真地对待企业的所有管理机制,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的执行提供充足的保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建筑工程企业可根据市场各个时期的要求,不断优化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与此同时,还应当加强管理理念上的创新发展,不断丰富管理内容,健全工程管理机制,注重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实现信息化管理目标,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建筑工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继仁.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建筑施工管理,2019,001(003):P.1-3.
[2]刘文涛.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南方农机, 2019, 050(006):230-230.
[3]李建红.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四川水泥,2018,000(012):222.
[4]杨静,吴梁.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建筑发展,2018,002(002):P.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