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30期   作者:夏丹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夏丹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长工实验学校  湖南岳阳414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掌握相应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初中生思维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逻辑思维;培养策略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且数学学科的实践性比较强,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同于直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是学生处理数学问题乃至生活问题的基础[1]。因此在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知识,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放在尤为重要的位置。
        一、中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
        (一)有效思维时间短
        有效思维是指学生精力高度集中的阶段,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好奇心比较旺盛的阶段,对于外界事物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因此难以在45分钟时间内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呈现出有效思维时间短的特点。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在掌握教材内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课堂的个性化,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直观形象思维较强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固有规律决定其对于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比较感兴趣。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将书本中抽象的知识、原理等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打下基础[2]。
        二、培养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一)结合发展规律,培养问题意识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较为活跃,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以及对于事物认识不够深刻等特点。为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采取个性化的措施进行引导,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具体到日常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实现自身思维的拓展。这就需要教师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友好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敢于在课堂中提问。以“有理数”一课的学习为例,教师指出两对意义相反的量可以用“正数”与“负数”进行表示,此时有学生提出问题“0属于正数还是负数”。

在此问题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有些学生认为0属于正数,有些则认为0属于负数,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0既不属于正数也不属于负数。教师可以邀请三种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说明自己的理由,最后进行总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把正数与0统称为非负数”。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锻炼自身思维能力,采用讨论的方式获取知识,增长其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与看法,从而培养学生求异能力。几何是初中数学的重难点,但是部分几何问题往往需要一根辅助线就能够轻松解决。同时由于学生思考方式不同,其所添加的辅助线并不相同,解题方法不同,但是都能够证明相应结论。这类一题多解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者通过查阅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保持思维的活跃性,促进学生数学逻辑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吸引兴趣,培养概括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与进步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丰富课堂内容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3]。例如在学习《相交与平行》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相交”与“平行”下定义。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能够初步理解较为深刻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语言,但是难以用抽象化的语言进行表达。为此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概括能力。部分学生对于平行所下的定义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直线处于平行状态”,同理对相交所下定义为“在同一平面内有交点的两条直线处于相交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明确“在同一平面内”这一限定条件。由学生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案例进行抽象概括,再进行思考与定义,能够极大加深学生对于“平行与相交”的印象,不断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理论知识与数学原理的教学,更需要注重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学生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认识到数学知识背后的深层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长鹏.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 000(001):P.109-109.
        [2]陆文思.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11):113.
        [3]郝宝荣.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对策[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