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班级自主微文化的建立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30期   作者: 姜丽
[导读] 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姜丽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具有一种无形但强大的教育力量,是塑造心灵、规范行为、熏陶人格的重要平台。201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特别提出幼儿自主学习和自主生活能力在一日活动中的培养价值,强调教育要自然的融入幼儿的生活,强调以幼儿为本,让幼儿自由、自主、快乐的参与活动,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幼儿创设贴近其生活经验和真实需要、能促使其充分自主选择、自主锻炼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
【关键词】班级微文化;常规;自主
        一、班级微文化要体现自主的重要性
        笔者发现很多在上课、游戏、生活活动的指导时都会有出现高控的现象,从成人视角看幼儿,认为他们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从儿童视角去想他们。对于在游戏中玩什么,怎么玩都是由我决定的。现在的我也正在慢慢的改变着这些想法,虽然有时还是会有高控后遗症。但是我也在思考什么是自主?该如何让幼儿在游戏、生活活动中自主?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他们的生活学习都是在其日常的吃、喝、拉、撒、睡、交往、探究等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发生并持续进行着。因此,一日活动中每一个环节对幼儿自主性的培养都蕴含着巨大的教育价值。
        2012年教育部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特别提出幼儿自主学习和自主生活能力在一日活动中的培养价值,强调教育要自然的融入幼儿的生活,强调以幼儿为本,让幼儿自由、自主、快乐的参与活动,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幼儿创设贴近其生活经验和真实需要、能促使其充分自主选择、自主锻炼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
        因此,每个环节中蕴含幼儿自主性培养的契机提炼出来,科学优化一日活动环节,营造幼儿自主意识的环境氛围,激发幼儿参与一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班级自主微文化的出发点和重要的指导方向。
二、教师是班级文化的组织者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班级三位教师就是班级文化的主要组织者和负责人,三位老师确定班级文化的价值目标和取向,班主任老师起到引导作用,在平和的商量中确立一个操作性强的方案,三位老师共同执行、共同把关与改进。级文化中很重要的是三位教师的融个文库会员免费领融合最佳的老师就会带动融合最佳的幼儿。新班级成立后,会有一个较短的磨合期,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磨合的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的策略与方法呢?首先:多聆听同事的想法,以真诚好学的态度主动与两位老师进行沟通,尊重两位老师的想法,遇事有商有量;其次,主动承担自己的工作分工,多担当班级事务;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处理与同事的分歧,有消极情绪时尽快消灭,不带给孩子。最后以积极的态度理解和对待同事的批评和建议,同时将自己的困难和所需的帮助坦诚的表达出来。
     三、从制度建设入手引导幼儿建立并遵守班级规则确立
        1.自助活动,萌发自我管理意识。
        营造宽松、愉悦的家庭式环境,让孩子在开放的环境中生活实践。为了让孩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成为发自内心的动。

我们通过《标志的世界》主题活动让孩子们自己寻找、记录、描述生活中的各种标志,了解标志的特征、种类与人们的关系,体会标志蕴含的规则。自由结伴寻找、商量:幼儿园哪些地方需要制作标志,制作什么样的标志,为什么?绘制出自己设计的标志与同伴交流,张贴于需要的地方,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努力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和谐,从而强化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
2、以幼儿的需要为依据制定常规
        对于幼儿园班级来说,制度建设很大一部分就在思想意识、制度建设、环境和班风等方面进行了是班级的常规制订和形成。小班幼儿在入园前,很一些探索。多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循序渐进思想意识入手培养幼儿热爱班级的情感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个不小的工程,一入园就开始培养,需要教师的耐心教导和日复一日的锻炼。良好的班级氛围,才能创造出凝聚力强、行为习惯好、精神面貌高的班级,我们常常提到要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班级常规涉及一日生活大大小小的生活细节,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同时兼顾幼儿的需要,我们和幼儿共同商量制定常规。比如主动与伙伴分享物品或完成任务集体讨论出班级的规则。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教师就必走向有规则的自由。在制定班级常规的时候,请孩子一起参与,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他们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好奇心极强,喜欢参与探索性的活动,不喜欢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在这个时期,作为老师应成为一个观遵守这些规则。
        (1)、小值日生,让孩子们人人参与管理
        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的成员都分别担任了星期一到星期五不同的动开展后,原本对同伴、对班级关注极少的小朋友也突然热情了起来“小小值日生”让每个孩子主动了起来,使每一个孩子都有了自主管理,比如:今天你棒吗?这个评比是孩子们向往的班长,有的是孩子们喜欢的喜洋洋村长,有的是火车司机等等,这些都是每周通过孩子们推选和自荐产生的,小小监督员提醒值日生,值日生提醒小小监督员,这样在相互提醒下,彰显了自我意识,保证了幼儿自主管理的质量。让个别自控能力较弱的幼儿,得以情境为了做好幼小衔接,我们在活动中增加了课间十分钟的活动,让孩子们学会自主游戏;在“餐后自主阅读”中放权,让孩子来管孩子,效果出奇的好。
(2)、自我解决,提升自我控
        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是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最好途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尽可能让孩子们学会自我解决问题,老师退一步,多一份等待给孩子,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做,我该怎么办”来提高幼儿的解决能力,进行专门性的自我控制能力的
(3)、奖励,让孩子们更愿意
模仿受表扬孩子的表现,这样,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自主管理将更主动。
四、预设班级一年自主的计划
注重幼儿自主性的培养,不仅能够使幼儿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促成幼儿良好健全人格的形成。小班的孩子相对来讲是一张白纸,如果在小班时注重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孩子能在自由、自主、快乐的环境中度过2年幼儿园生活,我制定了班级一年内培养幼儿自主性计划。在一日活动中每一个环节对幼儿进行自主性的培养,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更好的让老师知道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哪一方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把班级还给孩子,把创造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班级的主人“已经成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理念。阿基来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是什么?自信,自立。幼儿的自信、自立,能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把建设自己的班集体作为一种责任,形成自主、相融、互通、合作、宽容、公平、真诚的价值观, 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教师就必走向有规则的自由。在制定班级常规的时候,请孩子一起参与,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他们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好奇心极强,喜欢参与探索性的活动,不喜欢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在这个时期,作为老师应成为一个观遵守这些规则。
有效的幼儿园班级文化建设要求老师能达到在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下更好地尊重幼儿的个性,促进幼儿的发展,实现教师的“管”与幼儿的的班级管理成效,才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浸润式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