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学前教育改革方向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30期   作者:付海玲
[导读] 混龄教育是将学龄前不同年龄的儿童组织在一起参加教学活动或者游戏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
       
        付海玲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沙溪乡幼儿园.  贵州铜仁565200
        【摘要】混龄教育是将学龄前不同年龄的儿童组织在一起参加教学活动或者游戏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当下混龄教育和学前教育改革的观念十分凸显,也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一种发展方向,在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和观念引导下,对课程的改革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我国整个大环境的教育改革方向来说有着积极引导的意义。
        【关键词】混龄教育;学前教育;教育改革
        
        随着近些年我国对于教育的改革,学龄前的混龄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并且根据一段时期的混龄教育结果来说,混龄教育取得了比以往更加直观的积极作用。在学校中,混龄教育,就是把不同年龄的学龄前儿童混合在一起,然后设计和他们比较相符的教学游戏或者教学活动。在混龄教育中也对教师有了更高的教学标准,首先教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观念,然后针对教学的学生要建立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以此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学的内容[1]。下面本文针对幼儿园混龄教育来具体分析其发展的依据,发展的意义以及探讨发展的方向,具体如下。
        一、混龄教育理论的发展依据
        目前有些社区在小区内开设的幼儿园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混龄教育,就像笔者所在的小区,其幼儿园在决定开设混龄教育的时候,将3-6岁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划分到一个班级进行差异性的学习、游戏和活动。在教育中,教师发现年龄小的学童喜欢模仿大龄学童的一些行为,此时教师就会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年龄小的学童模仿年龄大的学童优秀的方面以及积极向上的行为,而对于不良的行为模仿则会及时制止。而年龄大的学童,由于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有部分会模仿大人的行为并且以此来教导比他们小的学童,此时,教师就会对其模仿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表现优秀的一面教师会对其进行鼓励,并且辅助他们来教导年龄小的学童,如果有不良的模仿行为,则教师会具体分析产生此类模仿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去阻断。通过一段时间的混龄教育,我们总结出一些经验,混龄教育在学前教育有着其发展优势,有利于加强幼儿之间彼此互动交流的机会。


        二、混龄教育相对学前教育其意义表现
1、可以对幼儿教育形式进行拓展
        传统的幼儿园会按年龄将幼儿分成小、中、大三个层次的班级,每个班级的学童年龄相差不大,这种教学方式目前来看容易出现两种极化的情况,就是好的越好,差的一直不好,由于其没有注重学童的差异性,不能根据学童的个性来进行教育,尤其是如今许多独生子女,更容易导致他们个体交往行为的片面。而实行混龄教育,是近些年来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体现着最新的教学理念,在混龄教育中可以让不同年龄的学童更好的交往沟通,差异化教学,让他们的个性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来说,混龄教育有着更好的实用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2]。
2、混龄教育能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如今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因此,目前在幼儿园中,这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班级构成形式,而独生子女由于在此生活环境下已经渐渐形成习惯,在学前教育时,容易缺失相对于同龄人之间的一种社会性,在混龄教育之前,这也是教师教育的一个难点,而当前的混龄教育,则可以很好的因独生子女而产生的这种问题,年龄不同的学童,会更乐于接受比自己年龄大的哥哥姐姐的帮忙,而年龄大的学童,也会更愿意去照顾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在彼此的交流互动中,逐步的也会形成他们相互谦让以及包容的精神,这样也在无形之中锻炼了他们的社会能力[3]。
        三、学前教育改革方向分析
        随着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盛行,学前教育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对于学前教育的改革中,遇到的一个难点就是,越近于上学年龄的学前教育,其学生接受教育的年龄层次需要更趋于统一。混龄教育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则更偏向于打破接受知识的平均性。因此,年龄大的学生进行学前教育如果再按照混龄教育的方法来进行,则容易出现教育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矛盾化,因为幼儿的混龄教育主要是偏向于注重过程,不会过度追求结果。而年龄大的学前教育,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统一适应或者过渡到专业学习的一个期间,因此不仅过程重要,其接受教育的水平的结果也很重要,因此改革的方向首先就是在兼顾幼儿的混龄教育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改变其学习课程的理念,要针对学龄前儿童设置一些适合其年龄段的专业课程,并且在课程设计中,要全面考虑如何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在学前教育中,不断的改革优化课程的设置结构,让学生不仅能接受理论课程的内容,更要增强实践能力。因此,在改革中,除了混龄教育之外,对于年龄大的同龄人,还要包含理论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践课程,根据同龄人的接受教育的平均水平能力,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
        总之,混龄教育是幼儿教育目前比较推荐的一种差异化教学方法,对于快接近上学年级的学前教育来说,其专业性的教学方法则显得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许芳. 混龄课程在学前教育中的探索[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19, 000(012):P.121-121.
        [2]黄青. 幼儿园混龄区域及混班区域的探索与研究[J]. 文渊(小学版), 2019, 000(008):330.
        [3]郭莉莉. 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利弊简析[J]. 教育(周刊), 2020, 000(014):P.4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