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香
扬州市邗江区梅岭小学西区校 225000
摘要:比较阅读法就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在对两篇文章进行比对之后对知识形成更深刻的了解。本文就具体分析了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以及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比较阅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有效应用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小学语文阅读的目标,这也使得阅读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的比重逐渐变大,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才可以切实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就从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以及比较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意义
(一)突破传统教学局限性
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清楚了解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情感,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对学生生硬传输知识,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1]。
(二)扩大学生阅读视野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阅读文章的机会还是非常少的,而且阅读质量也有待提高,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是不利的。所以,教师运用比较阅读法,一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二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形成深刻的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小学生没有办法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中,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多采取一些有趣的方式来帮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2]。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十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大多没有自己的思考,阅读效果就无法得到保障,而比较阅读则可以让学生主动将同一类型或者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比较,比较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
二、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比较
教师在运用比较阅读法的教学方法时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有充分的了解,然后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定后,教师也应该找到适合学生实际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学生在对文章进行对比时要努力寻找不同的角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书匠的身份,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多自主思考,并在思考中提升自己。
比如,在《黄山奇石》和《日月潭》这两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就可以把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这两篇文章虽然都是对自然名胜的描写,但是内容和写法上是不一样的。《黄山奇石》描写的是黄山的秀丽神奇和那些奇石的“怪”;而《日月潭》这篇文章,作者描写了日月潭早中晚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场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祖国河山的秀丽,体会到了创作者对自然美景及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的热爱之情[4]。再比如在教授屠格涅夫的《麻雀》一课时,可以将它与老舍的《小麻雀》或者冯骥才的《珍珠鸟》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可以体会写作的主题与写法上的不同。屠格涅夫的《麻雀》,体现的是母爱的主题;老舍的《小麻雀》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关注,对弱小者的怜悯同情;而冯骥才的《珍珠鸟》体现的则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赞美了自然界生灵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谐美好的情感。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比较喜欢小动物,所以教师在讲到此类文章时,可以适当多拓展,充分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甚至写作方面的能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相同作家不同作品进行比较
每个作家都有其代表作,不同代表作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所以,学生可以把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可以对比的方面有创作者的情感、写作技巧、题材内容等等。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童话作品的比重较大,当代作家曹文轩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童话文学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多阅读曹文轩的童话作品,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曹文轩的《草房子》和《青铜葵花》虽然都是童话作品,但是两部作品传达的主旨是不同的。《草房子》中展现了纯情的少男少女的感情、少年与不幸命运抵抗时的悲怆以及垂暮老人身上的人性光辉。《青铜葵花》呈现的是主人公一家面对天灾人祸时顽强乐观的生活状态。所以,相同作家的不同作品在情节、主题、思想情感等方面也都是有所不同的,学生可以对相同作家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或者是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从而可以更全面也更深入地了解作家作品的特点。
(三)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就算一个时期的作家很有可能也有差异。比如,北宋时期的辛弃疾和李清照就是两个不同风格的词作家,一个为豪放派,一个为婉约派。学生要了解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这样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比如,在《大自然的声音》和《父亲、树林和鸟》的作品都是对大自然的描写。首先,《大自然的声音》里面有对风、水、动物、水塘等景物的描写;《父亲、树林和鸟》着重对作者与父亲在树林中的事件进行描述;另外,这两篇文章的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大自然的声音》注重的是写景,而《父亲、树林和鸟》则注重对创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
结束语:总而言之,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充分思考,有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和扩大学生阅读视野的好处。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材料的内容、对相同作家的不同作品、不同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
参考文献:
[1]张燕萍. 浅析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信息周刊, 2019, 000(043):P.1-1.
[2]黄丽蓉. 浅析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读与写(教师), 2019, 000(011):P.1-1.
[3]严怡秀. 浅析比较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家长, 2019, 000(014):P.63-64.
[4]张桂英.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的应用论述[J]. 科技风, 2020, No.408(04):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