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友珍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青德寄宿制小学 邮编627850
摘要:群文阅读是对传统单一式教学的拓展和创新,其实是将同一个或者是多个议题的多篇文章组合到一起,对其进行阅读赏析。在阅读的过程中使用分析、比较以及探索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群文性阅读不仅仅是阅读量的增加,更能够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还可以优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基于群文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素养;策略
引言:传统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朗读、老师分析、学生记录的一系列模式为主,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阅读的能力并未提升,阅读数目也没有明显的增加,这必然会阻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群文性阅读是2007年陈易志老师在南京进行研讨会中所上的一节课程,从课程中老师将6篇文章一起让学生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比较的手法、交错的分析,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了6篇文章,同时群文阅读也迅速被传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融入群文性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基于主题挑选阅读材料,提升学生阅读的兴趣
从群文阅读的概念可以看出,其实是多篇文章组合在一起共同阅读。而组合在一起的目的并不单单是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还要将各类文章结合在一起阅读,了解各个文章的写作手法、所阐述的道理等等等等。而在开展群文阅读之前,需要先明确议题,选择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必须紧紧地围绕与之相关的议题。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控力不足,但是好奇心又比较强。教师在筛选材料时,应尽可能的保证阅读材料的趣味性以及相互吸引性,提升学生在阅读时的兴趣。在挑选材料时可以选择几篇学生从未学过的文章,也可以由一篇未学过的文章引出已经学过的文章进行辅助教学[1]。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节课程时,其讲述的动物的一些细节,此时教师就可以确立群文阅读的主题,如对动物进行观察。联系到之前所学习过的文章《蜜蜂》以及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将这三篇文章组合在一起进行阅读,学生的好奇心会大大提升。这三篇文章均是对动物的描写,但是叙述的方式以及角度不同。通过深入对比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动物。
二、合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群文阅读强调的是整合性阅读,在整合性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文章的写作特点,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并不具备对文章整合的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没有明确的方向,如果教师直接要求学生进行某方面的活动,或者是告知学生对比的结果,反而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整个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充当引导性的地位,合理的设计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比较各个文章的共同点以及差异性,让学生自我进行总结,激发学生的语文探究意识和能力。如在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这四节课程《小蜗牛》《乌鸦喝水》《雪地里的小画家》组合进行教学,从这三篇文章可以看出,其描写的是各类小动物的故事,需要引导学生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其不寻常的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三篇文章进行对比,看其在写作方法上存在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比和分析,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阅读和写作结合,优化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阅读和写作两者是息息相关的,通过阅读能够促进写作,同时通过写作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之外,也要将写作运用到群文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优化群文阅读的质量。在合适的教学点,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2]。在每一章节的最后都有口语交际,识字加油站,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阅读方面的小节,让学生通过课外的形式更多的进行阅读。只有阅读能力有所提升,后面对于写作才不会有太大的难度。从小培养多读多写的习惯。突破仅限于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课下阅读同样不能少,基于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同时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优化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结语:群文阅读能够提升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优化学生语文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多读书,读好书。在开展群文阅读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好群文阅读的主要议题,围绕着议题去选择相应的文章,并合理地设置引导的方案。要明确学生在整个群文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群文阅读中尽可能的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和能力。同时还应该善于将群文阅读内容和写作,两者有效结合,实现读写相互促进的作用,真正的落实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雪晴.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9(06):85.
[2]吴艳萍.学科素养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价值分析[J].教师,2019(0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