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东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228
摘 要:体育教育一直伴随着学生学习生涯的各个阶段,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优秀思想品德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时期的大学体育教育却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为了实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升体育综合素养。本文探讨分析了大学体育教育当前阶段面临的危机和改革的措施,并提出了几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危机;改革
一、大学体育教育现状
新课程和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为了普及高等素质教育,高校不断扩招,大量新生涌入大学校园内,大学体育教育的矛盾逐渐加剧,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校教育改革的进程。其一,高校缺乏正确体育教育理念,教育资源匮乏。目前,很多高校仅仅将体育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休闲课程,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资金和资源投入方面严重不足,体育设施老旧体育锻炼场所有限,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锻炼需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对体育课程也不够重视[1]。其二,课程设置不符合学情。多数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都采取室外教学方法,很容易受天气、场地、设备等因素影响,影响学生的课程体验感,而且,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忽略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只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训练,学生一知半解,仅仅依据老师的教学和自身的经验进行体育训练,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指导,致使学生出现动作错误、身体损伤的情况,忽视了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当前大学体育教育面临的危机
(一)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足。就目前而言,大学体育课程不是专业课程,是作为选修课的形式存在,缺乏一定的束缚力,学生参加体育课程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对体育课程也不够重视,课堂纪律管理形式化,教学内容单一枯燥,而且学生只需要在考试时完成考试内容就能拿到学分,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逃课、请假、早退现象频频发生。
(二)当前时期高校大学生体育素质较弱。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多数人都是亚健康的身体状况,而且大学生刚刚结束生活节奏紧张、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时期,特别是升学压力骤升、学习强度加大、缺乏体育锻炼时间的高三时期,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体育相关技能也普遍缺失,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较低,从而导致大学体育教育一时之间难以顺利开展[2]。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时期,教师为了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度和趣味性,增添了多种样式的体育活动,包括华尔兹、跆拳道、篮球、太极等,教育内容过于宽泛,学生看似增加了许多体育技能,却没有实际的应用场所,也无法学到更为专业深入的技能,而且由于体育项目过多,学生很多时候都要从新学习,长期下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消磨殆尽,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四)大学体育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就目前来说,部分高校体育教师数量有限,体育教学素质参差不齐,存在由刚毕业的学生担任高校体育教师的现象,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忽略了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三、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措施探讨
(一)创新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方法
目前多数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技能教授过于宽泛浅薄,并不能对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影响,而且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或者重实践轻理论,使得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脱离,例如学生在学习立定挑选的时候,一直掌握不了正确的起跳时机和稳定站立的技巧,教师就只是增加学生的锻炼时间,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没有进行相关基础技能知识的讲解和延伸,致使学习效率低下。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开展适当的专项拓展训练,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基础技能知识的同时学习到其他课程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3]。同时,大学体育教师应该紧跟社会发展,不断学习新型体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如教师固定,学生自由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新设计合理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深度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辅以配套的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例如,当学生进入大二、大三阶段时,学校可以通过投票选出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课程,安排对这门课程擅长的体育教师进行授课,通过电脑选修的模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进行学习,这两年内,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体育课程拓宽自身的体育技能,也可以选择同样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入学习,发展成为自身的特长,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提高自身的体育知识技能,促进体育教育改革发展。
(二)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受应试教育影响,仅仅是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课程存在,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学习需求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立足教育改革的目标,树立现代体育教学观念,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实现学生的思想品德、合作竞争意识、体育专业技能等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从而推动体育教育的改革创新。例如,教师应该将体育精神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增加学生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官微官博等宣传工具,宣传体育相关的事件、人物和活动等,营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同时设置多样的体育活动,如校内篮球比赛、班内小组竞赛、校外体育赛事等,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定期邀请体育大咖、专家、国家运动员等开展讲座、宣讲会、讨论会等,增教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培塑正确的体育教育和学习观念,从而明确教学目标。
(三)突出体育课程教学重点和特色
大学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实践活动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总一定要突出体育课程的教学重点和特色,结合体育学科的教学方案和学科特点,融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紧密贴合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和学科内容。同时,在设计体育课程的时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和小学生,学生的独立性和性格的多样性已经基本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大学生更加熟悉的生活性的案例,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例如,在进行网球运动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网球比赛中的剪辑视频,然后提出疑问,为什么网友运动员在击球时会发出大分贝的嘶吼?目的是什么?最大分贝能达到多少?让学生进行讨论,如可以掩盖自身击球的声音,影响对方的反应速度,或者只是自身的打球习惯等,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发球训练,教师从旁指导,随后教师利用keep、TIMING、同桌等运动软件进行课外训练监督,要求学生每周保持一定时间和运动心率的训练时长,最后在课堂中依据学生的网球技巧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如腰部扭动姿势不到位、不能只用手腕的力量击球、击球时不能紧盯着球拍等。总之,通过这种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清晰感受到自身的进步,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综合素养,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促使体育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尤元灯. 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危机分析和改革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7, (010):41.
[2]殷俊. 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育危机及改革策略研究[J]. 体育风尚, 2019(9).
[3]姚绩伟, 曾梦娟, 赵志明,等. 新形势下大学体育教育的危机与改革研讨[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