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晓
平阳县闹村乡中学 浙江省温州市32540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数学作为初中学科中最重要的必学科目之一,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进一步的研究与改善现有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随后从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创新精神两个方面讲解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能力;探究
引言:
数学科目的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其虽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但由于其抽象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思考来对数学资料进行分析并寻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教师一般通过让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任务的方式来实现达教学目标。而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对基本的数学知识与解题技巧进行讲解之外,还更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以及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
(一)学生中心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强调教师需要重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学习过程中来,以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教师要充分理解自身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导者[1]。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现代教育培养具有独立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师应当及时转变现有的教育模式,对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进,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个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二)探究性原则
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学习的毅力。在实际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同学分组讨论来解决较为困难的数学问题。学生在经过讨论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对答案进行实验验证,最后再与老师进行商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有助于学生更快的掌握新知识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思考能力的培养。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难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抽象的知识,然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学生将来数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自己应当是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学习中应当占据一个主体地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能全部依赖教师的讲授,而是要学会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主动学习,这样才能将学到的知识在脑海中进行深度处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阶对教育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校中获得的书本知识并不能满足学生一生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保障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长远发展,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较少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仅包括简单的交流问答,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鲜少有交流和互动,使得课堂教学较为刻板枯燥,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学生的数学水平与身心发展具有较大的差异,传统模式下的数学教学很容易造成不平衡发展。但是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与交流。在同一个班集体中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2]。同时,学生在课堂上也有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听取对方的意见,在交流与互动中实现创新思维的形成以及培养合作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从实际出发,注重不同学生的差异,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学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正确答案的寻求阶段,而是要在问题解答之后多多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获取更多的解题经验与教训,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黄明良.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 新课程导学, 2018, 000(001):P.42-42.
[2]沙俊宽.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 读与写(上,下旬), 2018, 015(029):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