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审辩式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30期   作者:吴碧丽
[导读] 要想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吴碧丽
        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
        摘要:要想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不仅要彰显出语文味,还要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对于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通过核心素养的理念,采取有效的方针政策,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当中理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基于审辩式;思维能力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引言
        如何在这种景下开展高效语文课堂,实现培养学生审辩式思维、扩展学生思维,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审辩式思维理念提升到实践策略的转化
        1.以培养审辩式思维倾向与意识为主
        众所周知,审辩式思维包括两方面:即审辩式思维技能和审辩式思维倾向。但是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弄清楚审辩式思维在小学阶段适合讲哪些知识和对小学生的授课程度,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着重培养审辩式思维倾向和意识。
        2.构建课堂审辩式教学方式
        学生在小学阶段,很难去质疑一个作者的论证观点,但是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读文章的时候要尽可能去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且对学生的表达要时刻进行关注。学生不论是表达自己的看法还是提出疑问的时候,都应该有比较清晰的条理和相应的依据。同时,对于其他同学的发言,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对其他人的观点要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同时还会有思维火花的碰撞,学生对自己的观点也会进行一定的反思,从而学会从其他的角度看待问题。
二、让审辩式思维在讨论中形成
        在课堂上经常会用到讨论法。讨论法的使用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相互的交流,对其他人不同的表达观点学会倾听,同时也会反思自己所表达的观点。有异议的地方,学生会相互交流讨论,更加理性地表达自己阐述的观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去分析、反思、讨论、反驳等,使培养审辩式思维的目标能够实现。
三、创设质疑氛围,培养审辩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互动式的学习场所,它的作用是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机械性的单向传授知识的过程,就像古人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习当中学生肯定会有疑问。但是一些学生害怕自己的问题在别人看来是简单的问题,会对自己进行嘲笑或者批评,从而就会选择自己把疑问消化掉。长期如此,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勇敢地提出疑问,使自己的疑惑和观点都充分表达出来,让学生学会大胆质疑大胆表达,善于交流善于互动,从而使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教师在带领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多指导,多提示,引导学生对待问题尽量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同时自己去解决,这个探究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是非常有效的。教师的教学过程,轻松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生进行初步思考之后,教师应该多鼓励,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疑问要勇敢提出,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归纳总结,对于重点难点也要进行概括,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引导学生去寻找正确答案,这样才能正确有效提高学生的审辩式思维方式。
四、营造学生敢于提问和善于提问的课堂氛围
        在一次听课过程中,其中一名学生质疑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质疑而又提出另一个精彩的问题,得到在场听课教师的一致表扬,之后学生分别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这些问题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听课过后,听课教师对这种教学方式都赞不绝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思想得到了展现,从而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使新课改的教学导向和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勇敢提出问题。学生在提问时也会考虑到以下问题:教师是否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恰当而对自己有其它看法;同学是否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浅显而嘲笑自己。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消除顾虑,学会独立思考,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勇敢表达出来。特别是一些学困生,教师要把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得到保护,让学生能够对更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去进行探索,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语文学习兴趣更浓厚。
五、运用可视化策略
        可视化策略的应用,对语文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其中可视化的方式之一就是思维导图,一部分隐性知识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形象地呈现出来,语言文字也通过图像来展现,这样使得学生的理解更深入、记忆更方便,认知力也会有所提高。在目前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大多应用在陈述性文字当中,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的形成。但是如果从培养审辩式思维能力的角度来说,思维导图方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大部分文字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使得出现的画面会更有可读性和正面观赏性,从而使学习效果得到改善。整个学习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创设开放学习氛围,提供“审辩”机会
        审判式思维和批判式思维有许多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强调学生看待问题要多方位多角度,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答案。在以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为了使课堂时间不浪费,紧抓课堂时间,一般情况下都会把问题的答案直接给同学,或者使用答题模板的方式,主要是使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可能性降低,其次使学习效率得到提升。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遵循“教学为了考试服务的原则”,从而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指导,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要想培养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审辩式思维能力,教师应为学生创建开放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审辩”机会增加,提升“审辩”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使自己的意见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都能充分表达出来。
结束语
        总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辩式思维,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桂林.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5.
[2]王琼.审辩式思维——浅谈小学语文中学段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9(28):52-53.
[3]李悦新.小学语文教学审辩式思维能力培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13):70-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