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志丽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紫阳中学 239452
摘要: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等能力的教育。初中美术欣赏课通过教材内容和老师引导来帮助学生掌握美术专业技能并提高审美能力。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在农村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就农村中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叙述,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审美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以更好的完成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工作。
关键词:农村中学 美术欣赏课 审美能力
引言: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中学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中学其他课程所难以替代的。农村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欣赏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根据初中学生对美术的认知能力,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初中美术的教学目标。
一、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现状
从整体上看,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现状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整个教育环节中最关键的环节,能否发挥美术学科的审美教育作用,关键在于美术老师的引导。目前普通中学的美术教师相对于其他科来说相对较少,而农村的美术教师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美术教学质量。从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造成消极影响,使得美术课偏离教学轨道、背离课程设置初衷。
根据实地调查与访问,在很多农村地区,大多数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因为兼带其他学科,所以将全部的教学精力都放在了智育方面,忽略了美育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不仅家长不重视,就连教师以及学校都不重视。认为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任何的积极影响,对于美术教学效果更是无所谓的态度。在家长和教师的影响下学生认识不到学习初中美术的乐趣以及积极影响,导致初中美术欣赏课无法正常开展。
2、教学条件存在局限性
由于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教学规模远远小于城市。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学设施,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都难以跟上全国课程改革的步伐。经济发展的长期落后,很多年轻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很多由爷爷奶奶顺带的留守儿童。教育观念滞后,跟不上美术教育发展的步伐,成为教育滞后的典型。同时,美术用品价格高昂,在农村乡镇很多美术用品教具都很难买到,这些客观条件间接限制了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顺利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美术课程意识淡薄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的美术课堂以及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现状不容乐观。许多学校把美术课当“灵活课”,课程意识的淡薄使得美术课程在普通中学中形同虚设。在很多地方,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的美术教育始终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在这一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由于在小学期间就对美术课程的忽视,没有完成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学习,对美术知识都是一知半解的程度,极大地影响了初中课程的教学,同时因为农村中学学生生活环境缺乏艺术氛围,导致社会和家庭没有对美术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学生也逐渐忽视了美术课程的重要性,更是影响了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在学校组织的各种绘画活动中,个别学生表现出的一点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画画,也会经常受到家长的批评,主要指责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在学校、社会、家长的影响下,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初中美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乐趣,从而导致初中美术欣赏课无法正常有序开展。
二、农村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方法
1、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课程中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积极性和主动性。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传统的美术课堂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方式为主,对特定美术作品的鉴赏一味地纯理论灌输,扼杀了学生天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所以,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我们可以拓展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比如该作品画家的生平、创作背景、生活趣事等,与学生进行讨论,请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课堂的审美兴趣。
打铁终须自身硬。由于美术课涉及的画种非常丰富,凡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都应先尝试一下,因为当场范画是美术课堂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尽管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范画,但还是很难一应俱全,比如各种颜色的调配以及墨色的使用等,必须让学生直观欣赏才能更好地掌握,并且这些都是自己老师所作的范画,学生会倍感亲切,更容易被吸引住。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该画的基本技法,又能使课堂变得情趣盎然,充满艺术气息,学习美术的兴趣自然也就变得浓厚了。
2、发挥本土优势
与城市的学校相比较,农村学校在自然景观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田野调查、汇报、参观和综合讨论的方式来 、欣赏、分析和评价自己身边的自然景观。教师可以利用PPT给学生展示风景照片或图画,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并对家乡文化中蕴含的艺术作品进行鉴赏,从而帮助学生体验家乡之美,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欣赏和评价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作品,理解起来会愈加深刻和生动,教师能够在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同时,农村地区还拥有丰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作品,美术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十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进行美术欣赏教学。让学生收集自己生活中相关的美术素材,例如带有当地地域特色的丰收锣鼓,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锣鼓的样式试着讲出来,在学生的讲述结束后为学生描述其中相关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人文文化,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增强学习美术课程意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美术是可有可无的存在,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没有任何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地与家长沟通。首先,经常和学生谈话,耐心的进行个别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爱好的发展前途以及如何争取得到家庭的支持等;其次,通过家长会和电话的手段密切联系学生家长,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分享学生成功后的喜悦,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坚定学生信念,营造良好的学习大环境。
三、结语
美术课程是初中阶段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是一门富有创造力的学科。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欣赏课教学的重要性,不能让美术课程在应试教育的遏制下被忽视。更不能让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停滞不前,处在落后的位置看不见光明。
参考文献
[1]陆千珍.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学周刊,2018(26):236-237.
[2]郭文靖.如何提高中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J].学周刊,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