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30期   作者:罗凤敏
[导读] 基于新课程背景的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罗凤敏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吉林 长春130031)
        摘要:基于新课程背景的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根本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教师应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不知不觉之中得以有效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背景;思考;实践
        引言:现代教育理念随着社会需求和新课程标准修订不断地发生着转变,高中语文教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将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一、创设语用条件,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
        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对语用意识的渗透是一项战略性举措。教师要建立良好语用教学意识,为学生提供诸多语用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多重学习感知中形成语言能力,完成语言认知的构建。
        教学《鸿门宴》,以串讲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字词是不可取的。应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古汉语字典自行梳理课文,无法解决的字词小组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班级解决,并要求学生将重点实词积累并辨析。课本中选用的文言文仅仅是个例子,让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中相对特殊字词的理解,找出其他文章中相似的词类用法,才能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对语言的理解并实现运用。如果只是沿袭传统串讲式教学,仅呈现孤立、静态的语法知识,不但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会与语言的应用实际相割裂。
        二、优化教学情境,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高中学生思维趋于成熟,具有相当的认知思维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生学力,给出适合度高的教学规划,才能成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教学《鸿门宴》,要让学生对课文的思维认知提升到一定高度,就要使学生从直观上去感知“鸿门宴”剑拔弩张的环境氛围,将思维角度建立在身临其境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熟悉文章故事情节。这一部分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表演和欣赏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学生们会去揣摩人物心理,会去查阅资料,这样便可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文本知识的欲望,不由自主地对文本中的人物和故事展开思考,拓宽思维空间。直观地视觉与听觉体验对于价值观基本形成的高中生来说,可以自觉地筛选出课文中人物性格所具备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意选取适当时机加以引导,就可以使得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甄别出优良品质加以学习。
        三、展开个性解读,实现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聚合思维,尤其是结合课文写作背景展开的课前导入,使学生的思维成果容易局限于传统观念或原有概念。
        对《鸿门宴》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学生的思维往往局限在这篇课文中,片面的认为项羽是个刚愎自用的武夫。在教学时,要求学生通读《史记?项羽本纪》,抓住三个关键性历史事件概括项羽人物性格,有不同意见在课堂上积极论辩。不同于单一课文的阅读,由于将多个相关文本视作一个感知整体,其中的比较除了单篇课文的纵向比较以外,还有文本之间各类人物因素的横向比较,有利于学生自由驰骋思维,活跃思路。
        文言文的写作时代对于现代高中学生来说相对遥远,对文言文的研习已经具备了一定传统理论上的普遍规定和惯性理解。

但对于文学作品中复杂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应固定在某个不变的模式上,适当地在教学中打破惯性的传统观念上对课文人物形象的认知,只要基本价值取向是明确的,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地给学生以个性审美空间,激发他们不一样的灵感,不仅能够让他们感受文章作者创作时的无限魅力,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上都有诸多益处。
        四、提炼文本线索,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各个部分。因此对《鸿门宴》这类古文的学习,必然少不了对其中所渗透的优秀民族文化的探讨。
        比如在《鸿门宴》中出现的关于“宴上”座位的排列方位可以作为教学拓展内容展开,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鸿门宴”中人物座次图,引导学生探讨我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即宾客与主人、长与幼相对时的座位陈设标准。给学生列举此处细节,不但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文本,还可以借此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使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拓展视野,提高民族文化自觉和自信。
        五、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法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是以语文教育的本质为基础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是多元性的,有必修、选修、综合课程,分别体现出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性、拓展性、实践性。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语文教学中要依据学生个体的认知水平、自身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来选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来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还要根据语文四个核心素养的基本特性来表现出层级,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语文应用的培养,为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我文化的认同。
        (1)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培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以写作、阅读、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为培养基础,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句识解能力的培养。目前,我们语文教学具备的是文本研究、问题探索、实践活动三个特征,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文章意义建构和语言的成句方式的培养,实践中要进行精巧思考和新颖的表达,深入学习文章的抒情、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灵活运用语言来进行形象生动的表达。口语交际教学要重视对倾听、应对、表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场景下灵活运用语境来准确的表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以语言文字为思考的源泉,将自身的知识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表达,让学生的语言构建与应用多方面发展。
        (2)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语文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个体的思维创新,思考的方式要多元化立体化,思维要具有动态开放、整体系统的特性,语文教学中还要重点关注学生思维方法,就是指思维方式具体化的集中表现,也是思维方式的某一个点或是一个侧面,是思维的具体行使的手段。高中的语文教学中需要突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和求异思维的训练,加强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品质就是思维最明显的特点,思维品质是学生综合能力和思维水平高低的表现,是思维的创新、灵活、系统、深刻等性质的组合,也是思维质量的保证。
        结束语: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应当结合现代教学观念,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主动学习的行为习惯,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成立,张佳琪,贾明凯.“六学主导,分层推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中小学教师教育教研版)2017(09):109-110.
        [2]韩永刚,范红曼,张玉林。让人欢喜让人忧——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与社会科学版)2018(10):221-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