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问题和有效对策

发表时间:2021/1/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0月30期   作者:周丽萍
[导读] 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是一门涵盖了多项自然科学和物质探索的探究性学科

        周丽萍
        (浙江省金华市巍山镇中学,浙江 金华 322109)
        摘要:初中阶段的《科学》课程,是一门涵盖了多项自然科学和物质探索的探究性学科,如电学探究、光学分析、声音现象、溶液的色变和溶解现象以及生物周期活动规律探究等,这些都极具探究和思考意义,另外,由此而延伸出的一些科学实验,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研探究精神。以下就是笔者的一些粗浅教学问题和对策探讨,希望可以更好地解读浙教版科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让《科学》教学尽善尽美。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教学问题;实施对策
        往期的初中科学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科学课程对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创造能力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然而,当前课堂教学中涌现的一些问题,如教师对科学概念、理论解读不到位;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及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实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等,都严重阻碍了初中生的科学学习进度。所谓“少年强,则国家强”,如何提高青少年的科学学习兴趣,优化科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促进初中生综合健康发展,这个问题就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矛盾点。本文就对此谈一谈笔者的看法,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一、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基础的科学概念、理论来看,主要存在教师对科学理论、概念和原理解读不够彻底的问题。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科学教师仅以口述的方式,配合教师的肢体语言来为学生表达,学生如果还是不能理解,最多也就是画一张示意图,但尽管如此,有些情况下,依旧是无法来详细解析某种物体的内部反应原理和变化实质,学生课堂上学习尚且似懂非懂,课下加之未能及时复习,更是将学到的知识忘个精光。其次,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上课的时候就不爱听教师讲课,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教师再三强调课堂纪律,但却收效甚微,更有甚者直接在课堂上呼呼大睡,试问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教师的“教”又怎样能够与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再次,也包括教师在实施科学实验教学中,盲目强调学生的实验操作进度,而忽视了与学生的对话的问题,很多教师一看学生得到了最终的实验数据就开始着手讲解下一个实验,其实学生的实验数据是如何得来的,只有学生自己心中清楚。学生小组之间相互抄袭对方的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失去了科学实验教学的初衷。因此,当前的科学教学问题诸多,亟待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二、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结合微课视频,讲解科学概念、原理
        如今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多媒体技术、微课技术和电子白板等,它们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声音、光影和电力的和谐统一,可以在多种感官方面刺激学生,构建体验式科学课堂,尤其是在讲解一些科学抽象的概念、名称和原理等内容时,往往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起来也十分容易。所以,初中《科学》课教师,可以适当结合这一信息化的教学优势。


        比如,在讲解浙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生物科学知识“分娩和养育”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视频的方式,播放一段母亲在医院接生医生的帮助下,努力痛苦分娩婴儿的动画视频,让学生了解到每一个孩子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知晓了母亲分娩的痛苦,以及父母辛苦养育的不易之后,从而衍生出对父母的感恩。之后,我们还可以搜集网络上的一些视频素材,让学生增长一些课外知识,观看“试管婴儿”是如何培养和成长的,由此,开阔学生的科学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客观分析的科研探索精神。
        (2)设计课堂实验演示,激发学生探究欲
        科学课上有很多的理论分析,但也有很多的实验体验和操作项目,并且从《科学》课的本质上来看,科学探索原本就应该是立足于重复多次的科学实验基础上的,多次实验得到近乎相同的实验结论后,我们才可以总结和归纳出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和理论。另外,素质教育也一直提倡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其中一项就必然包括了科学实验能力。很多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课堂上“开小差”、呼呼大睡的现象,也与教师的教学方法适用不当有着一定的联系。而趣味性的科学探究实验,显然可以帮助吸引初中生的课堂注意力。比如,在教学指导七年级下册第二章节第一课“感觉世界”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探究“活动”中的五个实验,让学生试着分辨哪一杯是牛奶/豆浆,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更加优美,哪一瓶是醋/酱油,哪杯是冷的/热的以及苹果/橘子甜,这些实验较为简单,且不具有危险性,所需用的实验器具和实验品也都比较容易得到,因此,将其代入课堂,为学生演示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感悟和体验,这样学生的科学实验兴趣就会越来越高,从而对人类的“感觉世界”多一些了解。
        (3)让学生动手实验体会,在思考中创新
        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更要重视对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和创造在任何一个国家和时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如瓦特因为对蒸汽机车进行了改良,塑造了西方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而爱迪生则因为对“电灯”进行了多次实验和改良,故而将人类社会带入了一个有电力照明的时代,当然,类似的科学家对科学发明、发现进行改良的实例还有很多。所以,我们想要告诉学生的是,即使是在如今便利和快捷的社会,也会存在一些尚未得到合理解决和完善的问题,科学实验也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会有更佳的解决方案,而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演示,或者是学生自己演示科学实验时,万不能盲目照搬教材的实验方案,也不应该不假思索的“一刀切”相信教师的实验方案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当启发他们树立实验改进和创新意识,最好是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综上,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和探究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可以为其进入高中,深度探索物理、生物、化学等自然领域的课程奠定重要基础。本文中,笔者粗浅论述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也指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对策,其中不足之处尚且存在,还望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以进一步优化科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晓莉.探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对策[J].试题与研究,2019(18).
        [2]黄晓萍.探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8).
        [3]范鹏.刍议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